《矽谷百年史》作者:中國仍落後矽谷20年

據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10月31日報道,皮埃羅·斯加魯菲(Piero Scaruffi)沒有想到他與朋友阿倫·拉奧(Arun Rao)合著的《矽谷百年史》在中國賣得火熱,事實上,他原本覺得在美國也沒人會想讀矽谷的歷史。這本書後來成了中國創投領域的必讀之一。除了該書作者,斯加魯菲的身份還包括人工智慧及認知科學專家、音樂愛好者等。皮埃羅·斯加魯菲日前,FT中文網在杭州專訪了斯加魯菲,跟他聊了聊矽谷和中國的過去、當下和未來中,所有人最關心的一些話題。「如果你在20世紀50年代問一個住在紐約、倫敦或北京的人,下一場全球性的大變革將會發生在哪裡,沒有人會想到是矽谷。」斯加魯菲說他寫書的初衷,正是想要找出為什麼矽谷這個最不可能的地方,成為一場巨大的科技變革的發源地的原因。很多發明並非誕生在矽谷,但在矽谷壯大,為世人所知。「矽谷精神造就了矽谷。這裡有一群瘋子,瘋子般的音樂家、藝術家、政客,瘋狂的人。他們喜歡琢磨怎樣把一個點子用得與眾不同,他們不計較工資和盈利,在車庫裡搗鼓自己的東西,僅僅為了興趣和好玩。」 這也就意味著矽谷是絕對不可能被複制的。「你可以學習矽谷,但複製矽谷的嘗試都失敗了。」斯加魯菲認為中國最像矽谷的城市是深圳,因為這兩個城市都始於「拿來」別人的創意和作品,加以思考和發揮,為己所用。「第一部iPhone用到的許多產品和設計並非出自蘋果之手,為何iPhone叫做創新,微信被叫做『山寨』WhatsApp或是Instagram呢?所謂『山寨』、原創,有那麼多不同嗎?關鍵從『山寨』和模仿中,逐漸做出新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說,深圳最像矽谷。」他認為距離權力中心過近的北京中關村,創業與創新存在太多「自上而下」的元素,實際上是矽谷的「反義詞」。上海充斥太多金錢的味道。杭州阿里巴巴一家獨大,矽谷的起點則是一批非常小的公司。這些城市的嘗試無所謂優劣,只是都不像矽谷。 2000年前後,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爆炸,《矽谷百年史》花了不少篇幅列出泡沫炸裂中倒下的公司,提出,原因在於這些公司絕大多數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甚至持續燒錢,而投資人也過度關注了網頁曝光率和點擊量等並不一定能帶來盈利的指標。部分倒下的公司其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和用戶群。這讓我們聯想到中國這一輪網際網路大潮中的一些相似現象,不少公司發展到非常大的體量卻仍遲遲不盈利。對此,斯加魯菲給出「嚴重警告」,認為這正是在走美國泡沫吹起的老路。「公司目前不盈利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公司的想法或科技遠超時代,市場需要時間來接受。二,公司一文不值,只是幸運地遇到沒腦子的有錢投資人。如果投資人剛好有點名氣,那麼其他投資人也會蜂擁而上,從來高高捧起了估值。要想想看究竟是哪個原因。」一直到去年,人們提到中國與矽谷,還主要在討論二者的差距。然而,從2016年起,逐漸有觀點認為中國許多方面已與矽谷不相上下,甚至超越矽谷。斯加魯菲不遲疑地回應說,中國尚「落後矽谷20年」。他認為,試圖將二者作對比時,應採用公平的標準。他再次用微信舉例,認為雖然微信的影響有目共睹,然而走出中國,除了一些華人,並沒有多少人使用微信。在打造國際品牌方面,中國公司尤其尚欠火候,還有一些潛意識裡的自卑感,即使自身已並不遜色。 即便如此,作為最了解矽谷的人之一,斯加魯菲卻表達了深深的憂慮。他認為,成就矽谷的今天的「矽谷精神」,正面臨消亡。高房價、大公司、尋求安穩工作的人群,與曾經充滿自由活力的灣區背道而馳,甚至「應該有許多矽穀人希望看到蘋果這樣的大公司倒掉」。不過話說回來,「矽谷大起大落好幾次了。人們過去也有幾次覺得矽谷要完,結果你看,我們現在還在這兒討論矽谷。所以,我現在預測矽谷的未來時總是非常謹慎。」斯加魯菲在同日舉辦的FT中國高峰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矽谷觀察:未來投資與科技的十大風口」的主題演講。我最感興趣的卻是,在這些新科技與新事物中,有哪一個或者幾個能夠真正改變人類的未來,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網際網路的出現一樣,成為下一個「網際網路」?比較出乎意料的是,斯加魯菲首先排除了自己的老本行人工智慧和近一年多來大紅大紫的VR/AR。「人工智慧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常識(common sense),這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無法彌補的,這決定了它無法被完全信任,因此可能會是人類的好幫手,卻不能引發徹底的變革。VR/AR也許將在娛樂和媒體領域產生令人眼前一亮的應用,但它能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創造出全新的行業嗎?不。」斯加魯菲認為,有可能改變世界的是3D列印技術和合成生物學。「3D列印讓人們在家就可以製造出東西來,這將對製造業帶來不可想像的改變。合成生物學也是一樣,編輯基因、製造新的有機組織等等,正是能夠創造出全新的行業和職業的事情。」 以下為部分訪談實錄::你在寫作矽谷的歷史時用大篇幅記述了矽谷社會變遷以及文學藝術的發展,矽谷的成就與社會有怎樣的關係?:如果你在20世紀50年代問一個住在紐約、倫敦或北京的人,下一場全球性的大變革將會發生在哪裡,沒有人會想到是矽谷。所有大公司都在東海岸,知名大學和諾貝爾獎得主在東海岸和歐洲。波士頓一度擁有世界上90%的軟體工程師。只談論科技的話,你理解不了矽谷。矽谷集中了一幫瘋子,瘋狂的藝術家、音樂家、政客,他們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最瘋的。當別處的新科技來到矽谷,正是這些人想出了最意想不到的方式來使用它、改變它。我們看到喬布斯和蘋果名聲大噪,實際上在他之前,矽穀人玩弄電腦已經許多年了,喬布斯只不過想到了一個能夠賺錢的主意而已。我們看到Oculus橫空出世,其實在這背後是無數出於興趣不斷實驗的發燒友。矽谷的歷史不屬於大公司,而是屬於這些瘋狂敢想的人。 那麼這些瘋狂的人是從哪兒來的呢?加州開始於淘金熱。一無所有的人們來到加州,幻想靠金子發財。因此這裡的人可能天生有「敢想」的基因。另一個解釋是,加州偏居一隅,離一切都太遠了。權力和金錢是取得進步必不可少的因素嗎?不一定。權力在華盛頓,金錢在紐約。但也許這對加州反而是件好事,我們穿T恤短褲,誰管得著呢?金錢與權力中心的人們循規蹈矩,遙遠且有著獨特歷史的加州從而成了讓思想自由的地方。史丹福大學成立初期難以招到教授,有名望的教授更願意留在普林斯頓、耶魯、麻省理工、哈佛。也許這是好事,沒有老派的教授,我們有瘋子們代替。20世紀50、60年代,這股自由精神已經開始吸引全世界的人們奔向加州。 :這是否意味著矽谷無法被複制?:當然了。你可以學習矽谷的經驗,但所有嘗試複製矽谷的努力都失敗了。從法國、俄羅斯,到中國,每個國家都說有自己的矽谷。其中一些比較成功,但也並不像矽谷。中國就有很多所謂的「矽谷」。然而,中國恰恰是一個證明矽谷無法複製的好例子。矽谷開始於自由、「無政府」的瘋子,在中國他們可能早就被關起來了。相比之下,我覺得深圳和矽谷最相似。深圳的科技行業開始於從事「山寨」的「罪犯」,這和矽谷是一樣的。矽谷的第一家重要公司仙童半導體公司,是由離開「電晶體之父」威廉·肖克利的實驗室的幾位年輕人創辦的。肖克利非常憤怒,一直稱他們為「叛徒」。史蒂夫·喬布斯發明的靈感也是來自別處。我最喜歡的例子是拉里·埃里森,他利用原本為CIA做的一個項目創辦了甲骨文公司。矽谷充斥著這些不同尋常的故事。深圳也是同樣,而且重要的是,他們在「山寨」的同時,會思考「我怎麼把它變個樣子」,從而做出原創的東西。兩個月前我去深圳,看到許多山寨的VR頭盔,但其中一款增加了一個顯示時間的窗口。可能99%這樣的嘗試最終失敗,但那成功的1%造就了矽谷。 文章未完,點擊這裡閱讀全文! 來源:big5.backchina.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