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民黨318省思 黃敏惠深入分析

▲318學運二周年,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黃敏惠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深入分析318學運對於國民黨的影響。(圖/記者葉滕騏攝,2016.03.09) 大 中 小 青年世代的政治參與度因318太陽花學運而增加,對於台灣的政治生態產生重大影響,國民黨在2014年、2016年的選舉遭受空前挫敗。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黃敏惠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深入分析318學運對於國民黨的影響。黃敏惠認為,年輕人參與政治越來越多、越來越熱,無法忽視也無法迴避,國民黨不是沒有注意,但總是視為反常脫序的現象,很少冷靜客觀的檢視問題。以下為黃敏惠專訪全文:問:318學運將屆滿兩周年,在過去兩年的選舉,國民黨遭受慘敗事實,您覺得318學運對於國民黨來說造成了什麼影響?答:318學運起因於對立法院處理兩岸服貿協議議事過程不透明的不滿,最後演變為學生攻占立法院與行政院的抗爭運動。先立法再審查雖為當時各方的共識,但時至今日,立法延宕,審查停擺。然更重要的是,此次學運激發反國民黨執政的風潮,成為影響本黨兩次重大選舉的重要因素。318學運對國民黨以及台灣未來政治格局,我認為至少產生了下列幾項重要影響:第一,青年的政治參與效能感大幅提升。年輕人透過此次運動,提高了公共事務的關注與參與,政治效能感大幅提升,也使年輕人的投票率大增。如果政黨或候選人不能爭取多數年輕人認同,將很難勝選。其次,我們認為理念是吸引認同的關鍵力量。儘管執政有必然的包袱,但是政黨必須展現進步的理念與價值,才能吸引民眾認同。尤其年輕人想法比較開放與前進,對於權威高壓與傳統價值比較抗拒,世代間存在價值衝突也難避免。近年我們在許多重要議題上,喪失了主導權,讓我們被貼上許多不實的標籤,成為本黨揮之不去的負面形象。本黨在面對年輕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變化時,如何在維持既有價值上,又能展現出進步開放的理念,避免陷入保守老成的形象,是我們必須深思的地方。包括政黨核心的價值、政策路線的定位,是否能夠順應全球普世的主流價值,都必須重新檢討與思索。第三,要強調中華民國及台灣主體性,凝聚跨世代國家認同。從新的政治力量崛起與年輕人的言論來看,年輕的一輩對於國家認同、兩岸關係定位,和其他世代確實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更加凸顯台灣與中華民國的主體性,凝聚跨世代的國家認同,是我們必須積極努力的目標。當然,國會改革也是刻不容緩。318學運的導火線,還是國會議事運作的問題。我想要避免再次爆發體制外的抗爭,還是得回到立法院檢討議事運作的規範。國民黨也提出了國會改革相關四法的草案,希望在本屆新國會能夠完成符合社會期待的改革。國民黨過去是個以青年起家的政黨,也曾積極經營青年工作,但如今卻成為年輕人不喜歡的政黨,我們必須深切檢討。這兩年來的重大選舉也告訴我們,失去理念號召力,忽視年輕人的訴求,而當年輕人失去努力奮鬥的目標,當社會瀰漫不公不義的氛圍時,年輕人只好反抗現狀,只能用選票制裁執政者。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