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讓一切所有美的事物自自然然的出現在生活裡,存在孩子的周遭

  蝴蝶獨自玩著黏土,她把很多不同顏色黏土混在一起,調出她想要的新色澤,再以黏土形塑出各式花草動物。突然,她抬頭問我:「媽媽,我要綠色的黏土,可是我忘了剛剛用什麼顏色調出來的,妳知道嗎?」 我搖搖頭,「抱歉!我一時也想不起來呢!」 蝴蝶自己又試了幾回調色,總是失敗。她無奈的拿着僅剩的一小塊綠色黏土,苦着臉對我。「怎麼辦?我一定要用綠色的。」 我停下手邊的工作,接過她的綠色黏土、仔細端詳。隱約見到綠中透出一絲淡淡的黃。 「黃色加……」我正遲疑着。 蝴蝶立時接口:「藍色!我想起來了!黃色加藍色!」順利的解決了難題。 蝴蝶做完黏土後,不忘大力的稱讚我:「媽媽,妳好棒!妳怎麼想到是黃色呀?」蝴蝶一聽我可以從綠色中隱約看出黃色時,大感驚訝,立刻跑到庭院折了一片綠葉回來,安放在掌心,小心翼翼的觀看着。「黃色在哪裡?黃色在哪裡?」 當然,她沒能從綠得出水的葉片裡找到黃色。「妳的黏土是人造材料,再怎麼細心混合,我們還是找得出人造的證據。樹葉是大自然造的,天生如此,原始又純粹,綠色就是綠色!沒得商量的。」 大自然,為蝴蝶上了一堂精彩的美學課程。 我曾經讀過一則統計報告,據說大多數偉大藝術家的故鄉都有着雅緻的風景,壯闊的山河或者美麗的山水。渾然天成的大自然美景是藝術家們幼時最重要的藝術養分來源,他們在四季更迭中學會了色彩的變化,在日夜交替間看到光影的多樣風貌。流暢的技巧從來不會是藝術家們吸引眾人目光的因素,唯有透過自然,經過歲月淬鍊後的成熟內蘊品味,才能演繹成感動世人,流傳千古的佳作。 這麼說來,日日生活在水泥叢林裡、已經遠離了自然的這一代孩子們,果真是距離藝術,距離品味,好遠好遠了哪!   關於藝術,品味及如何為自己營造一個優雅又具品質的好生活,不論是我們的學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教給孩子的,實在少之又少。 蝴蝶在中低年級時曾參加學校的管樂團,每個學期初始,學校便會殷殷叮囑孩子本學期所有賽事的日期,接下來所有練習全繞着比賽安排。學樂器,是為了比賽。勤加練習,也無關琴藝或音樂欣賞。一切,為了比賽。於是,我們身邊不乏學琴練唱的孩子,在劇院,音樂廳裡,卻鮮少見到年輕孩子的身影。當藝術教養脫離了自然,過於熱衷追求認證評比這些外在的技巧肯定,藝術,也就失去涵養人生品質的意義了。 引導幼齡的孩子親近藝術,無論是繪畫,音樂,舞蹈,我始終相信「自然」,讓一切所有美的事物自自然然的出現在生活裡,存在孩子的周遭…… 畫畫,無須過早使用畫筆和紙,甚或其他人工的素材原料,也不必過早傳授孩子專業的繪畫技巧。對於孩子而言,更有吸引力的創作媒材恐怕是身邊充滿生命力的泥沙塵土和花朵枝葉。這些綠便是綠,紅便是紅的自然產物,活力充沛,變幻萬千,任何孩子的小腦袋瓜裡可以想得到的奇妙點子,都可以透過這些豐富多樣的素材被實現,被看到,被讚揚。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