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些懶惰的習慣竟然會招來癌症!快點改掉這個80%的人都有的壞習慣~救你自己一命吧!

圖片來源 1 2生活上的懶習慣,居然會患上癌症?
很多人奇怪自己為什麽會患上癌症,有時不妨檢討一下自己,是否自己太懶了,因為懶也會導致癌症。下面就看一下,生活中由於懶導致的6種癌症。懶得刷牙:增加患癌風險
漱一次口能減少20%的口腔細菌,刷一次牙可減少70%左右。懶得刷牙不僅會導致潰瘍、牙齦出血、牙周病,還會增加老人患感冒和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日本癌症研究中心研究發現,懶得刷牙患癌幾率比一天刷兩次牙的人高出2.5倍。刷牙能及時趕走口腔內殘留的鏈球菌,從而降低患癌風險。每天早晨和晚上刷兩次牙最好。刷牙小提醒:1、每個牙刷使用的時日不宜跨越一個月。2、天天刷3次牙,每次刷牙3分鐘。3、早上先刷牙,後喝水。
懶得上廁所:憋出膀胱癌
很多人有了尿意,但就是不願放下手頭的工作,忍到不能再忍了才去上廁所。研究表明,這樣首先會損傷膀胱的括約肌。含有毒物質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會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炎症向上感染還會誘發腎炎。研究人員發現,有憋尿習慣的人,患膀胱癌的風險會增加3~5倍。尿液中含有大量人體新陳代謝剩下的廢物和毒素,如果長時間憋尿會嚴重危害膀胱健康,甚至導致膀胱癌,所以有尿意的時候應盡快排泄出來。尿多小提醒:1、習慣喝濃茶、咖啡會造成夜尿頻繁2、心腎功能出現問題,會造成排水性夜尿增多,需要警惕。3、為了減少半夜起來廁所,晚上不喝水,時間長了會導致膀胱結石。4、一天8次小便,白天7次,晚上1次,是最佳比例。
懶得洗衣服:患上腎癌懶人常把衣服送到乾洗店清洗,然而乾洗衣服時會用到一種四氯乙烯的化學品為活性溶劑,它對人體神經系統有損害,若長時間接觸這種毒物有可能患上腎癌。乾洗衣服時這種化學品會被纖維吸到衣服上,在空氣乾燥時會從衣服中釋放出來,但乾洗店的衣服往往放在不通風的小屋裡,造成四氯乙烯不能充分揮發。如果急於穿在身上,易將有毒化學物質吸到體內,最好把乾洗後的衣服掛在通風處晾1周後再穿。洗衣服小提醒:1、不要把襪子和內衣放在一起洗,會引起婦科疾病。2、定期清潔洗衣機,洗滌劑殘留在衣服上會致癌。3、不要把嬰幼兒的衣服混在成人的衣物裡一起洗。
懶得關燈睡覺:易助癌細胞生長
習慣開燈睡覺的兒童,患癌症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兒童白血病的發病率與夜晚暴露在燈光下有關。有研究表明,4~5個月的嬰兒易受到非自然光線影響,光線會使人的生理節奏混亂,抑制褪黑素分泌,而褪黑素減少與癌細胞生長有關。這種激素在深夜11時至次日淩晨分泌量最旺盛,天亮之後便停止分泌。褪黑激素的分泌,可以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心臟得以喘息,使肌體的免疫力功能得到加強,消除疲勞,甚至還有毒殺癌細胞的效果。睡覺小提醒:1、香蕉是包著果皮的安眠藥。2、睡覺時,張口呼吸有害健康。3、睡覺流口水可能是脾虛。4、仰臥不要把手放在胸口。
懶得刮胡子:易患呼吸道癌症
人體呼吸時排出的多種有害氣體都可滯留在胡子上,再加上大氣中含有多種重金屬微粒,汽車尾氣排放的多環芳烴、鉛等也會被胡須吸附,這些有害物有可能進入呼吸道。俄羅斯研究人員發現,胡子上存有多種有害物質,如苯、甲苯、氫硫化物、丙酮、氨等。此外,空氣中的灰塵和微生物,煙霧中含有的致癌物質以及汽車尾氣中的鉛也容易吸附在胡須上。如果不能勤刮胡子,這些有害物質就極易侵害呼吸道,加大患癌風險。 懶得出門曬太陽:易出各種癌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歐范努茲認為,曬太陽能預防癌症,皮膚只有在接受紫外線輻射後才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能消除腫瘤形成的血液環境,預防結腸癌、前列腺癌等。嬰幼兒每天曬15—30分鐘,老年人每天曬40—60分鐘,其他人群就盡量多出門接受陽光照射。另外,世界癌症基金會曾經發布過一份專家報告,這份報告讓我們警醒:身體中少量的多余脂肪都可能增加癌症的危險,但同時也指出,即便是很少的體重降低也能減少這種危險。因此,專家建議人們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相當於快走),這不僅僅因為活動有助於保持健康的體重,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體力活動本身就可以減少患癌症的危險。via <癌症分類>現今癌症分類主要以腫瘤來源組織的細胞類型和其生物學行為作為依據。在病理學上,每一個系統和器官的腫瘤都有詳盡的分類。分類一方面是為了診斷的需要,統一術語。另一方面則是出於預後方面的原因。以下的類別較為一般所接受:根據腫瘤的發展,可分成:1.良性腫瘤
2.惡性腫瘤
良性腫瘤指腫瘤細胞未發生轉移與侵入周遭組織的情形,反之則稱為惡性腫瘤,多數會影響生理功能的腫瘤都是惡性腫瘤。若是依據生成腫瘤的來源組織細胞分類,可分成四類:1.上皮細胞
2.間葉細胞
3.血液幹細胞
4.神經上皮細胞
雖然幾乎各類型的細胞都有可能轉變成為腫瘤細胞,但是人類的癌症絕大部分都是源自於上皮細胞所產生的惡性腫瘤,這個類別包含大多數和許多常見的癌症,包括乳癌、攝護腺癌和肺癌。惡性上皮細胞腫瘤又可進一步分成惡性鱗狀上皮細胞腫瘤(一般的上皮細胞所轉變),與惡性腺瘤(來自於構成腺體的上皮細胞)。其他並非源自於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有:1.肉瘤:由結締組織或來自中胚層的細胞所轉變而成的腫瘤。
2.淋巴瘤和白血病:源自血液或骨髓細胞的腫瘤。
3.間皮瘤:從位於腹膜或肋膜上的間皮細胞轉變的腫瘤。
4.神經膠質瘤:由神經膠質細胞變化成腫瘤,神經膠質細胞也是最主要的一5.種腦細胞類型。
6.生殖細胞瘤:腫瘤來自生殖細胞,通常位在睪丸及卵巢。
7.胎盤瘤:從胎盤細胞變化的腫瘤。<預防>
癌症預防的目標就是減低癌症的發生。包含減少接觸致癌物的機會,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超音波、核磁共振攝影、X射線斷層成像或正電子發射電腦斷層掃描等檢驗)。許多預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而來,分析病患的資料可發現生活方式或是接觸一些環境危險因子的確與特定癌症的發生機率相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所提出的建議改善,確實可以讓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因為接觸危險因子而增加癌症風險的例子包括飲酒(增加罹患口腔、食道、乳房等癌症的機率),吸菸——但大約20%得到肺癌的女性從未吸菸,相對僅有10%男性肺癌病患是非吸菸者,目前推測這樣的差異是來自廚房油煙或是吸入家中其他抽菸男性的二手菸,缺乏運動(與結腸癌、乳癌或其他癌症有關),肥胖(與結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及其他可能的癌症)。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推測,避免過量飲酒,經常運動,保持適當體重的確有助於減少某些癌症的風險。不過這些因子的影響遠小於抽菸所產生的致癌風險。其他已知會影響癌症風險的因素(無論好或壞)還有性病、服用荷爾蒙、輻射線、紫外線、化學物和某些傳染疾病等。<飲食與癌症>
飲食習慣與癌症的相關性很早就被研究。而各國間特別的飲食習慣差異,使得不同癌症間的發生率差別很大。例如常吃生食及醃漬食物的日本常見胃癌的發生。飲食習慣主要是煎烤肉類,多油高糖的美式飲食,有可能是美國常見結腸癌的原因。同時也有研究顯示,外國移民的確會受到所移民地區的飲食影響,而有產生當地常見癌症的傾向。這樣的結果暗示,不同地區的人民發生不同癌症的原因或許並非建立在遺傳基礎上而是和生活環境的差異所引起,但的確仍須進一步的證實。儘管現在經常報導某些物質(包括食品)對於癌症有利或不利的影響,而實際能確定與癌症相關的並不多。這些報導通常根據在人工培養細胞或動物上的研究報告。但是以公共衛生的立場,我們建議應該對於這些報導保持保留態度,直到這些物質的影響在人體實驗中能夠證實。β胡蘿蔔素的使用提供一個隨機臨床實驗的必須性和重要性的例子。流行病學家觀察到當血清中含有較高的β胡蘿蔔素時,具有保護作用並可降低癌症的風險,尤其在降低肺癌的機率上最為明顯。這樣的假設衍生出一系列在芬蘭和美國進行的大型隨機臨床實驗(CARET study)。在80年代和90年代中,這項研究提供β-胡蘿蔔素或安慰劑給約80,000名吸菸者與曾吸菸者。出乎意料之外,這些測試發現補充β胡蘿蔔素並未降低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反而發現受試者的肺癌發生率反而因為外加的β胡蘿蔔素而有微幅的提高,使得這項研究很快就被停止。隨機臨床實驗也有許多的實際施行的困難,特別是在維生素的試驗上。微量營養素缺乏被認為與癌症有關,但是進行隨機臨床實驗需要眾多人數參與,需時多年才能完成,因此花費也極為昂貴和複雜,所以很少實施。而通常只能以單劑量來做實驗,缺乏其他濃度比較,使得難以評估實際臨床所需的量也是一大問題。另一方面,也許可能更為有效的研究,就是針對癌症的主要發生原因作測試,如DNA損傷等。以DNA損傷程度的情形作為實驗的標準,可以只需在少數人身上進行試驗,因此可測試各種劑量的微量維生素的攝取量所發生的影響(而要獲得更準確的結果,應該要測試微量維生素在血中的濃度)。在流行病學家及醫學研究者繼續探討癌症的相關生活因素的同時,可以參考以下的防癌守則:日常三餐以新鮮食材為主,以新鮮蔬果作為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加工、醃漬、肥肉、內臟及油炸食物應該少吃。飲料以白開水為主。每週運動至少3次,心跳要達到每分鐘130下,並持續30分鐘。盡量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注重睡眠品質,再加上定期進行健康檢查。via  觀看更多熱門文章>>>震驚!小禎跟李進良居然沒有離婚!而她沒有離婚的原因居然是…讓所有人都心碎!歐陽妮妮手上這罐果汁竟要這種價錢,花錢不心軟一天喝六罐,比我們日薪還貴!看了網友眼白都翻到外太空了...蕭敬騰女兒竟然4歲了!媽媽竟然是「她」?寶貝女兒生日趴大搞甜蜜~網友直呼:好羨慕!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