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檳榔提神! 罹癌風險恐大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世界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嚼食檳榔,主要集中在東南亞。檳榔在東南亞民俗傳統上,是代表友好的禮物,也是嫁娶時的常備禮品。而在台灣,很多人吃檳榔是為了提神,其實都只是短暫興奮效果。王聿農醫師表示,檳榔內含天然生物鹼,容易刺激腎上腺素分泌,而檳榔的紅灰及白灰成分,也會使得人的心跳加速,形成暫時的亢奮效果,長期食用會破壞正常代謝機制,更容易增加罹癌風險。
嚼食檳榔30年 壯年男罹患口腔癌
五十歲陳先生嚼食檳榔已有三十年歷史,年初因為吞嚥困難到台北慈濟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口咽癌,並轉移到淋巴腺,最大的淋巴結接近九公分。放射腫瘤科王聿農醫師為陳先生安排化療及放射治療療程,陳先生也戒除嚼食檳榔的壞習慣,歷經數個月,如今腫瘤已經縮小到在影像檢查上看不到的狀態,解除口腔傷害更嚴重的危機。
王聿農醫師提到,檳榔屬於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告的第一級致癌物,已有充分證據顯示,嚼食檳榔容易引發口腔內膜纖維化,以及增加口腔癌、咽喉癌及食道癌的發生率;對於已有肝病、神經病變或氣喘的患者,更是容易造成病況的惡化;懷孕的婦女嚼食檳榔,將對胎兒造成傷害,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不足;除此之外,檳榔和糖尿病、中風、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也都有關聯。
聽從專業意見 個人化癌症治療
頭頸部的癌症很多都和菸、酒、檳榔的長期使用有關,王聿農醫師表示,雖然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能控制住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但頭頸部的放射治療很難避免治療期間的副作用,像是口腔黏膜炎、咽喉炎和照射部位的皮膚炎等。
癌症治療演變至今,越來越朝個人化的方向發展。單以放射治療來說,不同的癌症,不同的期別,會以不同的照射範圍和劑量來治療,以求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的目標。王聿農醫師提醒,千萬不可盲目聽信偏方,應諮詢各專科醫師意見,蒐集最正確資訊,來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早期診斷治療 免費口腔健檢
為了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標,國民健康署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口腔黏膜檢查,對象為三十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以及十八歲以上至未滿三十歲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
王聿農醫師提醒,要斷除吸菸、酗酒、嚼檳榔等惡習,養成多吃蔬果、正常作息的好習慣。若嚼食檳榔已成癮,可以尋求醫療機構舉辦的戒檳榔班,或是身心醫學科專業醫師的協助,帶您遠離惡習,找回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4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