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點軍校眼中的中國內戰,解放軍打得好這兩種戰術更是經典

作者:軍中利刃秀水河子戰役中的「一點兩面」以及「三三制」戰術後來被列入美國西點軍校教學經典案例。在法庫縣的秀水河子鎮,有一座烈士陵園,安葬著在秀水河子戰役中犧牲的800多名革命烈士。陵園內還建有烈士紀念碑和秀水河子戰役紀念館各一座。紀念館內陳列著當年殲滅戰中犧牲將士留下的物品、書信等遺物。當地中小學生每年都來此參觀,許多參加過戰役的老首長、老戰士及其後人也多次來此憑弔。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為搶占東北,向我東北解放區發起猖狂進攻。在占領錦州後,國民黨又將新編第一、第六軍和第七十一、第六十軍等調入東北。蔣介石調進東北的國民黨軍都是美式裝備,火力較強,進入東北後,非常驕橫,橫衝直撞。當時,我東北民主聯軍各部隊剛由華北、華中各個根據地抽調出來,部隊由於長途跋涉,甚為疲勞,部隊裝備也大都留在了老根據地。更何況,他們剛進入東北,著裝單薄,不適應東北的寒冷氣候,部隊的通訊聯絡尚未完全暢通,軍事指揮還統一不起來,指揮機關也不健全。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敵人的迅速推進,東北民主聯軍無力遏止,國民黨軍的氣焰於是愈發囂張。法庫為瀋陽的北大門,秀水河子是法庫的交通樞紐。奪得瀋陽者,北大門法庫不可失;奪得法庫者,秀水河子要塞守不住,法庫亦易失。此時的秀水河子儼然成為國共雙方在東北得失的關鍵,更何況當時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以下簡稱東總)就在法庫一帶,已經到了不能再退的地步。中共中央在給東總發來的電報上指示:「如國民黨不與我談判即向我進攻……務必以戰大勝,煞一下頑軍在東北的威風。」 面對國民黨部隊的戰略企圖,我一師和七旅廣大指戰員,在秀水河子外圍進行了充分的戰前準備。部隊每駐一地,都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動老百姓一草一木,尊重群眾,愛護群眾,不管任務多麼緊張,首先把群眾工作放在首位。為群眾挑水、掃院子、打柴火,部隊有時因緊急行軍後半夜才進村,但從不打擾群眾,就在老百姓的外屋地鋪上稻草過夜。部隊休息時,還積極地組織和宣傳群眾,講述鬥地主、分田地、爭取解放的革命道理,提高廣大群眾的覺悟。 兩種軍隊的鮮明對比,激起貧苦百姓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比仇恨。不少老鄉主動為子弟兵磨米磨面,有人甚至主動獻出自己家唯一的牲口,為部隊運送彈藥。有很多人不分晝夜、風天、雪天為部隊當嚮導,有些青年在戰鬥未打響前,就積極提出申請,要求參軍參戰,在秀水河子一帶鄉村出現了一派軍民大團結的生動局面。在周圍群眾的有力支持下,我軍廣大指戰員信心更加堅定,戰鬥所需物資都得到了保障。2月11日,國民黨八十九師二六六團踏著皚皚白雪,進至秀水河子與二六五團會合。此時的東北民主聯軍也在行動,他們正像包餃子一樣悄悄地把國民黨軍緊緊包圍住。 所謂一點,就是說要集中優勢兵力於主要的攻擊點上,反對在各點上平分兵力的辦法。所謂兩面,就是不應將突擊隊與鉗制隊統用在正面。通常應將突擊隊應用在敵人側面,鉗制隊用在敵人正面。如只從正面攻擊,則敵無後顧之憂,必頑強抵抗。兩面是說至少兩面,當然兵力多時也可以是三面四面。『一點兩面』注重的是包圍、突破後的全殲。」法庫縣人武部政委孫海輝說,「『三三制』戰術是指一個班內分為三或四個小組,每組三至四個人。正副班長為當然小組長。另在班內挑選政治表現較好、戰鬥勇敢,或有經驗的戰士充當組長。在戰鬥時各組以班長為核心,在班長指揮下,率領本小組根據敵情地形,散開距離間隔進行作戰,不超過班長口令指揮範圍以外,在平時使『三三制』編制與日常生活管理教育公差勤務等一切活動相結合,在戰鬥中求得靈活運用發揮其效能。」 2月13日22時整,信號彈劃破死寂的冬日夜幕。驟然之間,槍聲四起。梁興初帶著一師全面開火,埋伏在另一面的彭明治七旅也及時打響了山炮。國民黨軍此時如夢初醒,明白自己原來早已被裝進了死亡之網。英勇的戰士們不顧敵人集中火力封鎖突擊道路,前仆後繼,頑強衝擊,鮮血染紅了白雪覆蓋的溝溝坎坎。此次戰鬥,共殲國民黨軍1500餘人,其中斃傷500人,俘副團長以下900餘人,繳獲各種炮38門、機槍100餘挺、步槍800餘支、汽車32輛及彈藥、電台等。 來源:m.wanhuajing.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