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存錢 近4成新興富裕族群說低利率影響儲蓄意願

渣打銀行公布「新興富裕族群報告─ 儲蓄競賽」調查報告指出,雖然96%的新興富裕族群會儲蓄,但有3成的人都表示低利率讓他們不想存更多錢。(圖/NOWnews資料照) 大 中 小 渣打銀行24日發布最新「新興富裕族群報告─儲蓄競賽」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亞洲及非洲8個市場中,雖然96%的新興富裕族群會儲蓄,但有3成的人都表示低利率讓他們不想存更多錢,尤其台灣更有38%的新興富裕族群這麼認為,與南韓相當,並僅次於中國大陸的39%。渣打這項報告是對亞洲與非洲的8個主要市場包括台灣、中國大陸、香港、印度、韓國、新加坡、巴基斯坦與肯亞的8000位新興富裕消費者進行的研究,而新興富裕族群是指賺取足夠的錢而能開始進行儲蓄及投資的消費者,在此報告中泛指本人與配偶的總月收入達新台幣8萬元至20萬元的族群。根據調查結果指出,雖然新興富裕族群可被歸類為「積極」儲蓄者,有67%的人每個月都會儲蓄,但大部分的人都是透過儲蓄帳戶與定期存款等基本產品來達成個人財務目標。此外,調查報告顯示,對大部分的人包括台灣來說,買房與子女教育費是他們在退休前的首要儲蓄目標;為退休生活儲蓄是45至55歲的人的首要儲蓄目標;但在印度、肯亞及巴基斯坦這3個市場的新興富裕消費者,子女教育費幾乎是所有年齡層的首要儲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富裕族群中有很多人使用數位金融工具,其中54%的人表示自己至少有時會使用此類工具,也有23%的人表示自己經常使用此類工具,而且後者比不常使用或完全沒使用數位金融工具的人平均多儲蓄8%的收入。至於談到數位金融工具的使用率,以中國大陸的表現最為亮眼。中國大陸的新興富裕族群最傾向頻繁使用數位金融工具與服務(47%),並在社群媒體上取得專業的理財建議(37%),他們也最具有創業思維,其中有25%的人提到投資在事業上是自己的3大優先目標之一,而在25至34歲的千禧世代中,此比例則上升至32%。雖然大部分的新興富裕族群(96%)會儲蓄,但其中有許多人表示低利率讓他們不想投入更高比例的儲蓄。在市場調查中,有30%的人表示低利率讓他們不想存入更多錢,此種感受在中國大陸(39%)、南韓(38%)、台灣(38%)及印度(32%)等地表現得最為明顯。不過,渣打銀指出,大部分新興的消費族群所採用的個人理財方法過於簡單,導致在儲蓄上處於劣勢,甚至有些人選擇把現金放在床墊下而非存在銀行帳戶。若亞洲的新興富裕消費者從基本儲蓄方法,轉而採用低風險的財富管理策略,以更積極的理財方式,渣打評估,10年期間的投資報酬率,香港、新加坡、印度及台灣的消費者可各增加高達86%、52%、48%及43%的儲蓄,儲蓄累積金額平均可增加42%。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