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回族人與土地連結 高士部落端午復耕旱稻文化

▲男女老少一字排開在坡度超過45度的山坡上,進行除草、鬆土、播種、覆土,埋下一顆顆文化復振的希望。(圖/記者陳宗傑翻攝,2017.5.30) 大 中 小 為達文化復振與傳承之目的,屏東縣牡丹鄉的高士部落再度復耕旱稻種植,於端午節連假期間號召族人進行播種,希望能把旱稻種回來,完整建構在地的農事知識系統,再現失落長達50年之久的旱稻耕作文化,並藉此喚回人與土地的緊密連結。旱稻是過去高士部落族人的主食之一,然隨著時光流轉,部落已有半世紀不再栽種,隨著耕作而生的土地智慧,也因而被收藏在耆老的記憶深處,對青壯輩族人而言,旱稻則只是個歷史名詞。隨著近年部落積極發展以農事體驗遊程為主打的生態旅遊,因而興起重新找回失落農事的念頭,對族人而言,透過復耕得以銜接文化斷層,對部落傳統產業來說則可望帶來新的想像。高士部落耆老的生活經驗指出,旱稻最適合播種的季節在端午節前的半個月,在這段時期播種的旱稻,將會如整串的粽子般結實纍纍。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及高士社區發展協會、高士青年會等組織合力推動,利用端午連假期間舉行「高士部落旱稻復耕」活動。豔陽下,在坡度超過45度的山坡上,男女老少一字排開當起低頭族,彎著不能再彎的腰,不斷揮動手中的鋤頭進行除草、鬆土、播種、覆土,埋下一顆顆文化復振的希望。
▲在端午節前的半個月播種的旱稻,將會如整串的粽子般結實纍纍。(圖/記者陳宗傑翻攝,2017.5.30)整地、除草、播種,對許多的高士青年而言都是生平第一次,長年旅居台北的許瓈予說,終於體會到農耕的艱辛,也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vuvu總在工作時唱歌,因為真的很辛苦,但又不得不作完,唱歌確實是可以排解工作煩悶、轉移注意力的抒壓方式。高士社區發展協會執行秘書張美惠表示,希望青年可以回到部落連結,但是發現孩子和部落之間似乎欠缺更深層的互動,因此,希望透過參與旱稻復耕,讓孩子們知道老人家以前是怎麼耕作的;讓他們慢慢去接觸土地、喜歡自己的土地,進而對土地產生情感、期待和認同,是我們積極鼓勵青年參與的最重要的目的。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