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男醫畫畫為患者解答疑問 每一處細節清晰可見
![]()
邵振興醫生在展示他的繪畫作品。 大 中 小 日前,網友『小醫生1981』因上傳了自己畫的一幅幅精緻鉛筆畫而引來無數圍觀。雖然醫學畫作並不驚豔,但線條、色彩的運用恰到好處,令人不禁感慨這位80後醫生透過畫作向大眾展示了醫者仁心以及醫生群體心思縝密的內心世界。根據北京青年報報導,這位繪畫的醫生何許人也?他的背後又有怎樣的醫患故事?記者近日獨家採訪到了主角——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醫生邵振興。
年輕『住院總』忙碌之餘愛畫畫對於喜歡畫畫的人來說,創作初衷往往各有不同,有的人因為靈感,有的人因為愛好,更有的人因為成就感……而邵振興的答案卻與他的本行有關,他畫的內容包括肩膀、膝蓋、胳膊肘、腳踝……韌帶、肌肉、血管每一處細節都在畫中清晰可見,線條、色彩的運用也恰到好處。看過畫作的人都說:只有心思縝密、耐心細緻的人才能完成這些畫。邵振興是江蘇連雲港人,今(2016)年35歲。自2012年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運動醫學博士算起,他進入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工作已有4年,這樣的年紀在醫院尚屬『年輕』大夫。目前,邵振興擔任住院總醫師,平日裡負責所在一病房住院床位的周轉,包括每天入院出院的病人、手術的安排等等都需要『住院總』來完成,相當於病房的『大管家』。同時他還要完成每週10多台的手術和半天的門診。
高考第一志願報的並不是醫學談起自己的從醫之路,邵振興坦言他與很多家裡有著醫學背景或者從小立志學醫的人不同,可以說有些許的『偶然』。2000年高考,他當時第一志願報的並不是醫學,而是電腦專業。『因為那時候最熱門的就是學電腦,可惜後來因一分之差沒考上。』就這樣,聽從命運的驅使,邵振興踏入了醫學院的大門。在東南大學醫學院學習了五年臨床醫學,雖然成績優異,但對於這個20歲出頭的男孩來說未來的路仍然迷茫。『說實話那時候對於學醫一點概念也沒有,本科五年學完,對醫生的概念也還是很模糊。』於是,邵振興決定繼續學習深造,考研時選擇了南京醫科大學骨外科專業。『我覺得自己性格比較直接,適合當外科醫生,而骨科更適合男生,就這麼簡單。』後來經歷讀研、讀博,以及一次次嚴酷的選拔後,邵振興憑藉出色的成績獲得了當年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唯一的留院名額,正式成為了一名運動醫學科的外科醫生。
自認有『強迫症』才越畫越好緊張忙碌的工作並沒有影響他待人的熱情和直率的性格。隨著採訪的深入,他身上認真、勤奮、努力的特質也隨之顯露。今年上半年,邵振興開始作為主刀醫生進行手術,畫畫也是從那之後不久開始的。『解剖是外科醫生的基礎,所以要不斷複習,使腦中的記憶更清晰。』據他回憶,第一幅畫是今年9月份花了一個小時完成的。邵振興做事追求完美,用他自己的話說『有點強迫症』。『剛開始僅僅是為了複習解剖,加深記憶,後來就慢慢變成了自己的小興趣。一開始畫了兩幅,覺得很難看,但我這個人就是一旦做了,就想把它做好,於是就越畫越仔細,越畫越認真,到最後畫得我自己也滿意了,就隨手貼到了朋友圈和微博,沒想到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