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民眾有牙周病? 細菌蔓延恐導致病情惡化

▲每天確實且正確的做好潔牙動作,才能預防牙齦炎或牙周病發生。(圖/ingimage) 大 中 小 刷牙是民眾每天的「例行公事」,但如果沒有認真潔牙,發生率居高不下的牙周病恐怕會找上門。目前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牙周病所影響的不只是牙齒的健康,而是一種細菌感染,細菌會隨著血液循環蔓延到其他器官,使當事人原有的疾病惡化,且台灣已有超過九成的成年人,或多或少有牙周病症狀,因此預防牙周病已是全民須知的議題。台大醫院牙周病科兼任主治醫師林保瑩指出,口腔內的細菌超過300多種,只要集結細菌、食物、唾液和時間等四大要素,就會形成牙菌斑,一旦牙菌斑形成一段時間後未被清除,就可能會鈣化成牙結石,此時會因為其表面粗糙,而更容易使牙菌斑「長住」於此,久而久之,牙周病也就孕育而生了。不少民眾有刷牙流血的經驗,林保瑩表示,牙齦炎和牙周病都可能產生刷牙流血的現象,單憑這一點並無法確定是否為牙周病。一般而言,牙齦炎患者在刷牙時、睡覺起床,或是牙周探測時發生出血,牙齦邊緣腫脹變色,甚至是出現膿腫等;牙周病除了上述症狀之外,還包含口腔異味、牙齦萎縮、牙齦敏感,嚴重者則有牙齒晃動、牙齒分開、咀嚼無力或掉牙等。林保瑩說明,罹患牙齦炎的民眾,可以透過正確的潔牙方式與定期就醫檢查改善,不過想要改善牙周病,則只能仰賴醫師的治療。最好的方式是在還沒有罹患牙周病之前,養成正確的潔牙習慣,早上刷牙兩分鐘,午餐後刷牙三分鐘,再利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牙縫,睡前則需刷牙五分鐘,先用牙間刷將大塊殘渣推出,在用牙中做大面積的清潔,最後使用牙線清理牙縫。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刷牙並非只是刷牙齒表面,而是將刷毛傾斜45度角,以上下左右做「小圓弧形」按摩的動作刷牙肉;刷上排牙齒時,由上往下刷;刷下排牙齒時,由下往上刷;咬合面則來回刷,每個區域至少刷5到10下,牙菌斑較多的地方須刷10到20下。每天確實做到這些潔牙動作,才能預防牙齦炎或牙周病發生。(更多相關內容,盡在《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大塊文化。)【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