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側寫/樂於從嚴母變孩子朋友的郭玲玲
▲靈鷲山普仁獎嘉義區家訪志工郭玲玲(右)說,期盼持續在志工這條路奉獻下去,讓愛永不止息。(圖/靈鷲山佛教教團,2017.3.20) 大 中 小 新北市靈鷲山普仁獎嘉義區家訪志工郭玲玲說,沒想到一開始只是好奇心驅使擔任志工,卻在一次次家訪過程中,發現責任重大,不但療癒自己,也轉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轉以關心代替打罵,親子關係改善更是她始料未及的收穫之一。擔任普仁獎家訪志工逾十年的郭玲玲,回想起二十年前丈夫離世後的那幾年時光,「思念」讓她如行屍走肉般生活,難過到眼淚總是不聽使喚,看甚麼都不順眼,老是在怨嘆命運怎麼這樣的安排;擔任志工後學會放下,尤其是放下對孩子的執著,逐漸比較不會計較,心靈較為平靜,也不再抱怨,擺脫自怨自艾的人生低潮,能樂觀、正面克服許多生活上、環境上的難關。母代父職的郭玲玲表示,改變最大的則是她的教養方式,以前總認為孩子一定要贏過別人,教育上常常不假辭色,講話相當嚴厲,以威權、命令兩個孩子一定要照著自己的規劃來做,親子關係常處於緊繃的緊張狀態;雖然只是轉念的小改變,但卻發現親子間的摩擦減少,彼此間的信任,讓她成了孩子的「麻吉」,她也樂於從嚴父變成慈母、朋友的角色。郭玲玲指出,在家訪的過程,看見原本生命中未曾接觸過的歷程,讓她跳出原本生活的框架思考事情,看事情的態度與方法也都因此不同,心態、想法改變後,不但成就了品德優良的普仁獎得獎小太陽,自己也在這過程中被療癒,不再怨嘆命運無情;同時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樂於聆聽、分享、溝通,用同理心理解孩子們的思考模式,從母代父職的嚴母角色,成為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郭玲玲認為, 「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並觀察到一般人對出身家庭環境困苦、隔代教養、單親家庭的孩子,有較自卑的刻板印象,但普仁獎得獎的學生,都有正面、陽光的樂觀特質,而學校導師的關心,發揮了相當關鍵性的作用,這也是學校教育功能的最佳展現;近年來也以帶領新進的家訪志工如何訪問、陳報等為一大樂事,期盼持續在志工這條路奉獻下去,讓愛永不止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