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職業打假人:常用四種手段 一單最高賺2千萬

職業打假第一人王海。 大 中 小 最初,打假人的出現是為了制止製假商家,隨著時間推移,部分打假人利用法律法規漏洞獲取盈利空間,變成職業打假人,造成行政、司法等資源的極大浪費,僅重慶地區質量糾紛案件中,超過2/3的起訴是打假人發起的,而打假人發起的訴訟中超過七成撤訴。根據中新網報導,在互聯網時代,職業打假人變身職業差評師,從誕生之初就偏離了打假軌道,靠故意抹黑商家、敲詐勒索牟利。隨著大數據介入,職業差評師的生存空間較高峰時段銳減九成。又一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我們採訪了職業打假人及其利益相關者,試圖還原其真實面目。職業打假第一人 王海的20年現在的王海,似乎距離20年前為了80多元錢(以人民幣計算,以下同)一副假冒的SONY耳機而據理力爭的憤青相去甚遠,也開始淡去了與『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高度關聯的『打假衛士』的英雄色彩。從1995年為了北京隆福大廈出售的兩副假冒SONY耳機索賠開始,山東人王海在無意間開創了大陸職業打假之路,成為大陸職業打假標誌性的『第一人』和『打假』的代名詞。現齡43歲的王海已經是4家公司的老闆,外界關於他商業成功的猜測和財富此起彼伏並不斷被刷新——『低於30萬的案子不接』。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王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明確回應公眾對其財富的各種猜測。起步價30萬王老闆很忙。王海手邊放著兩部手機,此起彼伏地響,各種業務的電話。『騙子太多了,根本接不過來。』坐在記者對面,他是一個面容憨厚略微有點發胖的中年男人,但對他的雇主來說,王海是他們現在需要拐著彎兒才能請得動的人,儘管他收費不低。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