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尋奇:武漢鋼鐵廠

2016年3月19日,數千位身穿工服的武鋼員工參與了一場為他們量身定製的招聘會。作為“老國企”的員工,他們曾經手持“鐵飯碗”,撐著中國工業的“脊樑”。而當鋼鐵行業由“寒冬”進入“冰凍期”,鋼廠走上去產能之路,被分流的他們成為了武鋼的“禦寒衣”。王絮穎/編輯





事實上,武鋼大裁員的序幕從2015年下半年便拉開序幕。在2016年全國兩會召開時,武鋼現任董事長公開表示,武鋼員工數量將從現有的8萬減至3萬。這預示著本次鋼鐵裁員潮已正式從中小型民企波及大國企。圖為2016年3月19日,武鋼職工參加招聘會,部分求職者仍穿著武鋼工作服。據悉,當天現場有330多家企業提供96個工種,逾1.2萬個招聘崗位。現場求職登記5098人,意向成交2017人。視覺中國供圖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簡稱武鋼,是中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曾在“大躍進”時期受到“重用”。圖為攝影師拍攝武鋼門口的毛澤東雕塑。Photo by Randy Olson/National Geographic/Getty Images



1999年8月3日,武鋼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武鋼2005年度的財報顯示,該年實現銷售收入533億元,利潤71億元,利稅112億元。然而10年之後,武鋼股份稱2015年度虧損68億元左右。圖為2005年6月21日,上海,民眾在觀察包括武鋼股份在內的股票走勢。REUTERS/Ming Ming CC/mk



在鋼鐵行業效益較好的時候,武鋼附近還曾出沒“鋼耗子”,專門偷竊鋼廠裡的金屬製品。據悉,“鋼耗子”會使用吊車、汽車甚至火車這些“作案工具”。圖為2003年5月,武鋼附近偷盜現象十分猖獗,武鋼場內掛橫幅嚴打“鋼耗子”,武鋼工人從橫幅旁邊走過。視覺中國供圖



除了“鋼耗子”,武鋼周邊還會出現非法小冶煉廠。圖為2005年3月1日上午,武漢執法人員收繳各種小冶煉工具和設備。視覺中國供圖



自上個世紀70年代起,和國內其他國營鋼鐵廠一樣,進入武鋼工作在當地算得上是一件非常體面的事情。當時很多高中生放棄考大學的機會,只為進入武鋼職業技術學校,成為一名真正的“武鋼人”。圖為武鋼工人在高爐前工作。REUTERS/Alfred Cheng Jin



“家有武鋼,心裡不慌”,“武鋼人”的身份在當地曾經是種驕傲。在武鋼,工作制基本上都是三班倒,每天工作8小時。實際上,在鋼廠一線工作,每天都在與死亡作戰。圖為武鋼工人在一線工作。REUTERS/Alfred Cheng Jin



作為工業體系最基礎的環節,武鋼利用國營企業先天的優勢,在數十年間發展為多功能的“社區大院”。武鋼不僅有自己的學校、醫院、公交專車和電影院等,甚至還有“武鋼”商標的飲料和雪糕。圖為武鋼專車在市區運行。據當時的統計,武鋼每年花費在學校、幼兒園、醫院和公共交通等社會公共行業的經費開支高達5.4億元。視覺中國供圖



在2003年之前,30多萬名的武鋼在職職工、退休職工和職工家屬一直享受公費醫療的福利待遇,就醫只需繳納10%-20%的醫療費用。但是,在2003年1月1日之後,“武鋼人”告別了公費醫療,納入武漢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網絡。參保後,武鋼人就醫將按武漢市統一標準繳費,就醫範圍也擴大到全武漢市。視覺中國供圖



由於武鋼“大院”的封閉性,工友無處不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幾乎都是重疊的,連精神世界都受到了同樣的影響。圖為2002年4月29日晚,武鋼在第三鍊鋼現場舉行了“今夜鋼花燦爛”文藝晚會,以慶祝勞動節。東方IC供圖




2003年3月1日,為紀念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40週年,武鋼69個單位4000餘名青年志願者和部分退休職工走上街頭,深入居民區,為市民開展各項免費服務。視覺中國供圖



2005年1月1日,在武漢市青山區鋼都花園路上,武鋼一隊職工在長跑中揮動火炬迎接新年的到來。視覺中國供圖



2003年5月12日,武鋼組織職工全面清理廠區衛生死角,嚴防非典病毒。視覺中國供圖



2002年8月3日,武鋼職工在游泳池內進行水上運動。視覺中國供圖



武鋼作為國營企業,尤其關注員工的政治覺悟,經常舉行各類“先進事蹟”評比。2002年6月28日,武鋼在建黨81週年和“七一”表彰會上,重點表彰了一批在迎“入世”和打“國際仗”中表現出色的黨組織和黨員。圖為武鋼員工觀看優秀黨員事蹟。視覺中國供圖



圖為武鋼員工敲鑼打鼓表彰在反美國“201條款”、反鋼鐵傾銷中表現出色的優秀黨員。視覺中國供圖



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大在北京召開,武鋼黨委組織幹部職工觀看中央電視臺對十六大的現場直播。視覺中國供圖



21世紀後,隨著製造業的衰敗,不少曾經輝煌的國營企業淪為“殭屍企業”,勞動生產率低、人工成本高成為這批“老國企”的頭等難題。圖為武鋼員工在高溫下工作。視覺中國供圖




中國最大規模的國企“下崗潮”發生在1998年至2003年,五年間大約有2800萬國企員工失業。據悉,武鋼這次裁員還將配合減薪。圖為一名武鋼工人在工作。視覺中國供圖



“國企早已不是鐵飯碗”,正在經歷國企改革的武鋼員工越來越明白這個道理。然而,面臨被分流的員工,想要重新適應非國企的工作節奏,並非易事。圖為2016年3月19日,參加招聘會的武鋼女員工坐在一起聊天。視覺中國供圖



對於“武鋼人”來說,位於武漢市青山區的鋼鐵廠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半個多世紀以來,武鋼圈住了數十萬人,也養活了他們。而當改革逼近時,“鐵飯碗”便說沒就沒……圖為2008年9月13日,武漢,中國武鋼博物館正式開館,觀眾參觀武鋼博物館的鍊鋼工人雕塑。


轉貼自 網易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