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看上去就像50歲,國家級名老中醫原來是這樣保養的,你也可以做到!
![]()
來源:weixin
![]()
陳淑長,教授,主任醫師,1940年出生,中國人,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擅長治療周圍血管疾病及外科疑難雜症。 皮膚光潔無斑、面色紅潤少紋、頭髮濃密亮澤、身材不胖不瘦,看上去頂多五十多歲,實際上今年已經76歲啦!她就是——國家級名老中醫陳淑長。 健康的5個標準,她全做到了! 陳淑長,是最早研究周圍血管病的女專家。陳淑長平常的時間“檔期”常被排滿:每週出5個半天的門診,帶教博士後,還有幾位全國中醫優才拜她為師,週五六日參與社會工作、授課及會議等,間隙有時還要應邀錄製健康節目。 陳淑長認為,健康有5個標準: 吃飯有食慾睡覺睡得香排泄無障礙思維反應快運動不費力 “我今年76歲,這5條全都做到了。”她笑語,“這得益於我選擇了中醫,懂得中醫養生。” 一日三餐,她原來是這樣吃的 早餐:三七、大棗、核桃共用按時按量吃早餐,牛奶、麥片、葡萄乾、乳酪、麵包片等,最後把一小勺(1~3克)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中喝下去。 三七藥性平和,能夠活血通脈,幫助血液循環,早晨喝了之後,大腦血液供應狀態良好,一整天用腦之後不感到疲勞,並且對大腦和心臟都有好處。 服用的結果:全身氣血充盈,血管好,身體組織器官就能得到滋養,少生疾病。 中餐:富含蛋白質,多吃蔬菜 陳淑長工作緊張時,她有一個“速食飯”,即把肉切成丁加上點醬油、黃酒、蔥花和薑末一起醃一下,然後放在電飯鍋裡與米飯一起燜,再做一個西紅柿或黃瓜雞蛋湯,保證每頓飯膳食結構合理。 晚餐:飯前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 憑藉著學到的中醫知識,陳淑长發現大棗是所有藥用食物裡健脾益氣效果最好的,而且食用後不會導致水濕停留。從那之後,她居然迷上了吃棗,一吃吃了50年。 說到吃棗,她回味悠長地說: “如今的好狀態真是和健脾有關,這個棗是‘早’的諧音,真是讓我早早就知道了中醫養生的關鍵。” 她的吃法是: 每天晚飯前,先吃上6個棗、1個核桃(可以通潤血脈、潤膚潤髮),而且是換着花樣吃。 比如煮熟後放蜂蜜或紅糖或冰糖,之後再吃飯,身體就能正常地吸收營養和排泄廢物,脾胃運化好代謝就正常,人體就處於平衡狀態,體型就保持得好,不會發胖。正所謂棗養氣血,“一日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 血管健康,人一定漂亮 如果一個人心臟功能很好,血管很健康,他/她一定是“漂亮”的:氣色紅潤、皮膚透澤,多不長斑,而且,皺褶也會比同齡人少些。 腳離心臟最遠,一定要保暖 保暖方面,注重暖腳,下肢暖全身怡。陳淑長穿鞋從來都穿蓋腳趾頭的鞋。腳離心臟最遠,血液的供應少,再加上腳的表面脂肪層又薄,它的保溫能力比較差,極易受寒,而“寒從足下生”,“寒則凝”,還會引起胃痛、腹痛、腰腿痛等。 陳淑長圍繞着氣血自我設計了一套運動方案: 工作的時候,她腳底下會動着,轉圈、綳腳、屈曲,帶動腿一起做運動。 原理就是,腳只要一動,肌肉帶動血管都在動,先是動脈,後微血管,再是毛細血管,最後靜脈,整個都循環起來對心臟大有好處。 點這三個穴位,就是“吃補藥” 陳教授會自己點三個穴位,她稱為“吃補藥”。 一個是湧泉穴一個是太衝穴一個是足三里穴 陳淑長認為這樣可以調補肝、脾、腎,保持氣血流通正常,因而更健康更漂亮。
![]()
![]()
![]()
先養內才能養身,遇事不生氣 要先養內才能養身。中醫認為食物要經過脾胃運化,才能被消化、吸收,變成營養,經血脈輸送到全身。如果人心裡裝的事太多,思慮過度就易傷脾,影響運化功能,造成少食、腹脹、身體乏力等症狀。心情不好,再好的食物也不能消化吸收。 因此,她提出: “人要保持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一定要向善,遇事不生氣,能忍自安,這個忍是高品味的忍,就是淡化它,轉移它,往好處想。” 吃喝拉睡行,都要有規律 維持生命的基本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美容美體、益壽延年大有益處。 吃 隨着年齡的增加要適當減少進食量:1、40歲以下者吃九成飽;2、40~60歲的人吃八成飽;3、70、80歲以上的老人吃七成飽就行了。 喝 1、每天食物裡已經包含了一定數量的水,再喝水1500毫升就行了;2、茶水可以喝,但不要喝濃茶。 拉 1、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大便每天一次,成型是正常的,規律性的兩天一次也可以。2、保持大便通暢要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等。 睡 正常睡眠6~7個小時就夠了,不是多睡就好。睡的時間過長,做夢或做噩夢,睡醒後反而頭腦不清醒,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行 每天堅持散步1500米,可消耗80~100大卡熱量,運動時心率較自己平時快20次,微微汗出,自我感覺舒服即可。 文章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