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你有想過嗎?起源中國的圍棋為何在英語讀「Go」

圍棋。 大 中 小 2016年3月,繼1997年超級電腦「深藍」與棋王卡斯帕羅夫的國際象棋大戰之後,又一次人機大戰在古老的東方遊戲—圍棋—上演。根據國家人文歷史報導,與南韓著名棋手李世石九段對陣的人工智慧程序被命名為『Alpha Go』,其中的Alpha是排位第一的希臘字母(α),與『Go』連在一起可謂一語雙關,既可以理解為『最初一步』,也可以看做『第一圍棋』,因為英語對圍棋的稱呼,正是『Go』。1、源於中國的圍棋究竟是何人發明瞭圍棋,說法甚多。追溯最遠的一種說法是『堯舜造棋』,西晉張華在《博物志》中寫道,『堯造圍棋,以教丹朱』。至遲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已經記載,魏國的大夫大叔文子曾經用『舉棋不定』這個成語來比喻政治上的優柔寡斷,說明圍棋在當時已經很流行了。自秦漢到南北朝,圍棋棋盤從十七道發展到了十九道,已經和今天沒什麼兩樣了。根據出自敦煌石室的寫本《棋經》(面世時代大約在北周時期,是傳世最早的寫本圍棋著作)的記載:『棋有三百六十一道放周天之度。』三百六十一,即19x19所得之數。1959年5月在河南省安陽市豫北紗廠附近,發掘出隋開皇十五年(西元595年)張盛墓,其中出土的青瓷圍棋盤為正方形,高4公分,盤面每邊長10.2公分,縱橫各十九道,是為現存最古老的十九道圍棋盤。
隋朝青瓷19道圍棋盤(複製品)衢州博物館藏。2、安陽出土的隋代棋盤南北朝時期是圍棋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當時已經開始按棋藝的高低將棋手分為不同的等級。南朝的梁武帝為了推進圍棋的發展,設立了『棋品制』,將棋品定為『九品』,沿襲至今的段位制即來源於此。也是在這一時期,中國的圍棋經北韓半島傳到了東鄰日本。根據日本最古老的文學作品《萬葉集》的記載,日本遣唐使隨員中也有棋師一名;這些棋手和棋師來到中國,目的是學習和研究中國的棋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