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S創始人表示它們不是賣鞋的企業!?現在竟開始賣咖啡而且還是一樣再做愛心啊!





你應該知道 TOMS,即便你忘記這個名字,也應該記得長成下圖這樣的一雙鞋,通常我們叫它懶人鞋,以及感謝中國的盜版速度,相信各大城市的小商販處都能買到 365 種顏色、花紋、材質和鞋底的懶人鞋。
這裡有一些來自 HBR 的創始人 Blake Mycoskie 自述,講述了一些他最近的思考,公司的創辦,以及未來的目標。雖然全文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活動,還是能夠從中認識到一些關於 TOMS 的情況。


這個公司成立於 6 年前,創始人 Blake Mycoskie 賣掉了手上三家公司,跑去阿根廷玩馬球,然後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偶遇一家非盈利機構,那是一家給貧困地區派發鞋子的機構。

劇情的發展當然是 Blake 陪負責人去了那裡,並且遇到一對兄弟,因為只有一雙(還是成人的)鞋而只能輪流去上學(因為學校要求必須穿鞋去上學),當他把鞋子給到那對兄弟的母親時,她哭了。

雖然這個故事和伊朗電影《小鞋子》實在太像,但總之,Blake 表示他從來沒有想過這樣一雙鞋會給人造成那麼大的影響,於是,TOMS 誕生了。TOMS 這個名字來自 Tomorrow’s Shoes,而鞋子的原型也來自阿根廷的傳統鞋子 alpargata。一開始他說他只想著賣掉 250 雙,這樣就能捐給貧困兒童 250 雙鞋了,並且通過朋友介紹,成功寄售在了買手店 American Rag 中。很快,其網站上的銷售就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2200 雙!即便當時他的公寓裡只存有不到 200 雙的庫存了。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能猜到,2011 年時 TOMS 的增長達到了 300%,現在 TOMS 已經變成了年營收 3 億美元的公司,買一捐一的策略也從單純的鞋子擴展到了眼鏡——買眼鏡,TOMS 就會捐贈眼鏡或者藥品給到貧困地區。

在這個公司成立 10 年之際,Blake Mycoskie 想起一些往事。他這樣對 HBR 說:
2012 年的秋天,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做這件事,我從 TOMS 休假,和我的妻子一同搬到了德州的奧斯汀,我試圖將自己和公司用物理距離分割開來,嘗試做一次反省。

我發現現在的 TOMS 更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我們把精力放在了“什麼”和“怎麼做”上,而忘了我們最初想做的不過是用商業來改善生活。這曾經是我們的競爭優勢:它令品牌和客人之間的紐帶變得緊密,因為他們知道當他們在買東西時,他們同時也在推進一件更大的事情。

他指的是公司正在為了銷售目標而做推廣和打折促銷,TOMS 的工作開始越來越注重產品,而非目標,也就是他所說的“WHY”。思來想去,又出去進行了一趟旅行,當他回來的時候,他準備開始賣咖啡了。

這當然又是另一個旅行故事,而這個 TOMS 咖啡也被冠上了和鞋子一樣的“慈善”的意義——買一包咖啡豆,送一星期的飲用水。


有了咖啡,就開始有咖啡店,一個以生活方式為賣點的空間,“我那時候說,‘我們得叫社區基地(community outpost)。’基地的感覺更像個會議中心、信息中心,甚至像個政治集會場所。這纔是會有事情發生的地方。”關於這個咖啡店,我們曾經有過專門的報道。
然後擴張品類,開始賣包包,這是為了母嬰能夠有安全分娩的條件,以及揹包,這是為了反霸凌項目。總之,TOMS 是朝著產品多元化、生活方式化、品牌化的方向前行了,無一例外,所有的產品都將用這一套繼續售賣下去

這一招對於某些品牌很管用,讓人們去直接捐款並不簡單,但是反正都要買買買,錢總是要花出去的,要是順便能讓自己心裡覺得好過一些,也算是一種補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Blake Mycoskie 到底是在擔憂目的和過程,還是在擔憂產品和營銷方式單一會令品牌失去持續的銷售力量。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