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老人12年打造立體鏤空木雕《清明上河圖》

老人12年打造立體鏤空木雕《清明上河圖》。 大 中 小 12年,4380個日日夜夜。衡陽市退休工人馮樹元用自己的執著和毅力給了世界一個驚喜將傳世佳作《清明上河圖》透過立體鏤空的雕刻技藝,再現於總長7公尺、寬0.7公尺、高25公分的樟木之上。根據驅動之家報導,當鑲嵌在四塊厚重樟木底板上的立體《清明上河圖》雕刻組裝好後第一次擺在馮家門前時,周圍的鄰居們立即圍了上來。四塊木板上,騎馬的官吏、叫賣的小販、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城邊乞討的殘疾老人,數百位木雕人物神情各異,惟妙惟肖,還有駱駝、馬匹、城樓、屋舍,近千個物件羅列其上。這件浸透了馮樹元夫妻12年心血的立體木雕不僅讓人驚嘆,更抓牢了人們的眼球。『《清明上河圖》是歷史上的一幅佳作,要是有人能將其立體地展現出來就更好了。』2004年,出差的馮樹元在火車上與一位乘客的閒聊激起了他的創作慾望。馮樹元原是拖拉機廠的一名退休職工,並非木工出身,年輕的時候最多用木材釘桌椅,此外從未學習過木工技藝。沒有參照圖,跑到了廣州;缺少樟木,尋遍了周圍縣市,甚至連手中用來雕刻的工具,都是從車間及家中翻出的廢棄銼刀、鋸條、縫衣針。12年來幾乎木不離身,刀不離手。多少次通宵達旦,多少次和衣而睡,多少次劃傷了臉也渾然不覺。『以生命為磨石,蘸12年夕陽,鐵杵終成針夏裹一身汗跡,冬夾兩懷抖顫,手指閃血光,胸前顯刀痕。』在作品全部完工後的2016年重陽夜,曾經的文藝青年馮樹元寫下了自己的感懷。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