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 醫師:作息規律可減發作次數
![]()
▲醫師林高章說,減少偏頭痛發生次數需生活作息正常,運動瑜珈、太極等都是很好選擇,有問題仍醫就醫看診 大 中 小 偏頭痛年齡層20-40歲居多,病人通常不喜歡吃藥,從作息調整愈規律愈好、飲食預防避免刺激性、巧克力、起司類、運動瑜珈、太極、喝水2500cc/日,將可減少發作次數及頻率。病友會和精神科合作利用溫度生物回饋感溫指環,達到頭痛預防效果。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說,奇美病友會成立2年來,半年前開始聘名師教授太極拳鄭子37式,有20多位學員加入,每週練習一次2小時,藉由放鬆身心、意念導引、動作架勢、緩合步伐,達到頭痛緩解效果。醫師林高章再說。偏頭痛是個可以緩解或治療的疾病,醫師、護理人員、病人或家屬,都有必要對於偏頭痛有一定的認識,減少失能,預防頭痛,提高生活品質。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定義為20大失能疾病之一,臨床上也常見病人因偏頭痛造成生活品質下降,生產能力減少、而且時常請假,造成公司排班困難..等。偏頭痛是生物基礎訊號異常,傳遞至下視丘所產生連串的噁心嘔吐怕光畏吵等症狀,如同失智般,目前是當成疾病(disease)處理,而非僅僅症狀(symptoms)治療。由於內在荷爾蒙變化、生理時鐘、情緒、壓力),或外在氣候、溫度、飲食、作息因素,造成周邊血管興奮物質glutamate,substance-p,CGRP外漏,刺激三叉神經及中樞傳遞引發連鎖反應,是為偏頭痛的病理機制。當訊號開始發生、視覺或聽覺預兆,血管持續擴張,頭脹痛由輕度到重度,進行到怕光畏吵大約需時4-72小時。起初多數病人睡一覺或休息都會改善,隨著病程進展,不僅吃藥無法抑制頭痛,甚至發作時間愈來愈短,持續時間愈來愈常,最終成為慢性偏頭痛時才來就醫。治療通常採急性緩解,每月頭痛<4~5次及預防策略,每月>5次。急性用藥有選擇專一性的翠普登,緩解率可達80%;預防性藥物有多種,醫師會視病人嚴重程度給予單一或合併治療,治療3-6個月或更久。一旦變成慢性偏頭痛後,治療的時間勢必延長,藥物療效差異也大。醫師林高章建議愈早了解偏頭痛愈早治療或預防,絕對是不二法門。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