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術後遺症消除靠鍛煉

乳腺癌術後的病人,特別是根治術後的病人,恢復術側的肢體功能十分重要。可以通過心理護理和體育鍛煉來進行。

  心理護理對乳腺癌的病人十分重要,病人因自身形象的破壞,常消沉抑鬱,缺乏面對生活時的信心和勇氣,也不主動進行恢復和鍛煉。家屬應做好思想工作,不要對病人另眼相看,鼓勵病人樂觀地面對生活。

  乳腺癌根治術後因胸大、小肌被切除,使患側上肢上舉、外展、內收、負重等功能出現障礙,但改良根治術、保留乳房,手術引起患側上肢功能障礙則輕得多,僅僅存在因患側胸部及腋窩皮膚範圍縮減及瘢痕攣縮所引起的活動受限或上肢的輕度水腫,這些癥狀完全可以通過功能鍛煉得到恢復。

  可多數病人不願進行自主患肢功能鍛煉。而手術後及早對患側上肢進行系統規範的功能鍛煉可以促進肢體血液淋巴迴流,促進肢體恢復功能。這就要求責任護士向病人講清早期患肢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積極配合,在及時觀察病情的情況下,指導病人及早進行規範的患肢功能鍛煉,為恢復肢體功能贏得時機。

  乳癌術後一些常見的後遺症有:

  關節僵硬

  常是因為術後活動減少,再加上疼痛造成不敢運動所引起。可以透過擺位的技術及關節活動度運動來維持活動的程度。當關節的僵硬萎縮已經產生的時候,可以籍由從淺層到深層的熱療,並透過深部摩擦按摩的方式和一些牽引的運動來軟化已僵化了的纖維及結締組織。

  淋巴水腫

  由於患部淋巴結受到影響,造成淋巴迴流受阻,進而引起患側上肢的疼痛、腫脹,甚至影響關節的活動。臨床上可以簡單用量臂圍的方式測量,若是增加達于兩公分則表示有意義,需要以康復方式積極介入治療。

  在癥狀出現的早期,可以將患側肢體擡高,或是指導病人自行作向心方向之按摩及配合肌肉幫浦的活動。當腫脹加劇的時候可以用彈性繃帶或是空氣幫浦加壓的方式,促進淋巴液的迴流。不過當患處有繼發性感染或是有腫瘤細胞擴散的時候,此類治療是絕對禁忌的,所以病根都應該由醫師詳細評估之後,才能夠採行此類治療方式。

  疼痛

  在乳房手術過後,常造成同側感覺異常的現象,以及一些疼痛不適,甚至有術後的幻肢痛,如果癥狀持續,可以採用局部的按摩或去敏感法以及經皮神經電刺激的方法來解決。另外需要注意是否有局部軟組織的病變,像是棘上肌二頭肌腱炎、患側的冰凍肩,都是常見的問題。另外像一些表淺靜脈栓賽及血栓炎等,以及放射線治療後產生的神經病變,皆會引發疼痛。所以對於疼痛經久不愈的病人,必需要經醫師的診治來確定原因。

  肌肉無力及姿勢不良

  由於部分的組織切除及活動量減少,常會造成肌力的下降,可以配合一些活動,逐步訓練肌肉的力量。當病人無力的現象一直持續時,也必需要排除是否有臂神經業受傷的情形,以免延誤病人的治療甚至造成二度傷害。

  總之,病患在手術之後,就應該開始各項保持肌力、關節活動度的運動。若是患部有拉扯或疼痛的感覺時,就應該放鬆一下再繼續運動,從簡單到繁複的動作循序漸進。大緻上說來出院前以輕量的活動為主。出院的第一個月以中度之活動為主,拿重物不要超過三到五磅,一個月後就可以從事較重的活動。若是有懷疑後遺症的產生,則必需向醫師求診,才能避免延誤病情。

  乳腺癌術後康復練習

  合理的術後康復鍛煉和得當的心理護理可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恢復生理功能和自信心,儘快從癌症的生理、心理打擊中走出來,投入新的生活。

  1、梳頭鍛煉法

  將患側上肢肘部支在床櫃上,身體挺直,用梳子先從一側開始梳頭,然後是整個頭部。不要動作太大,要循序漸進。

  2、爬牆法

  雙腳分開,面對牆站直,將雙手于肩水平伸出放在牆上向上爬,然後重複。每天練上幾次,標記下每次所能爬到的高度,力爭每次練習都能較上次有所提高。

  3、上肢旋轉法

  將健康的胳膊放在椅子的靠背上,把額頭置於胳膊上,把患側上肢自然下垂,前、後、左、右擺動或畫圓圈。當感到胳膊鬆弛下來時,可增加擺動幅度或畫圈的半徑,直到胳膊鬆弛下來為止。

  4、系乳罩法

  雙上肢平伸,然後曲肘關節將雙手放置於後背系乳罩水平。

  5、上肢移動法

  平躺在床上或地闆上,用墊子或枕頭墊在頭肩部,雙手握在一起,肘部伸直,擡上肢靠近頭部,緩緩放下,重複做。

  6、肩部旋轉法

  當座姿時,將手鬆弛地放在大腿上,聳起肩膀,靠近你的耳朵,然後向後向下旋轉肩部,同時做深呼吸。向前向後重複做相同的次數。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