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只是為了生存...難民危機席捲歐洲 法國難民營儼然已成「國中國」...(29P)
一場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在2015年席捲歐洲。100多萬來自北非和中東的難民通過陸路和海路進入歐洲,並湧向德國、瑞典、法國和英國等國家尋求庇護。然而,歷經磨難抵達歐洲的難民們,其流離之路卻仍未終止。在法國港口城市加萊和敦刻爾克,這裡有近萬難民被困在環境惡劣的難民叢林裡,他們期盼著早日離開這裡並抵達逃難之旅的終點英國,也更期盼著終有一日能在家園之外擁有一個遠離災難和奔波的安定之所。
在法國港口城市加萊距市中心十幾分鐘車程的南部郊區,有一大片荒蕪空地,這裡聚集了來自北非和中東各地的難民。由於環境擁擠惡劣,更多人將這裡稱為叢林。圖為當地時間2016年1月17日,法國加萊,從高空望去藍白色帳篷密佈的加萊叢林難民營。
加萊距英國只有48公里,這裡的港口區緊挨著通往英國的歐洲隧道,吸引了大量試圖從法國偷渡前往英國的難民。儘管法國政府在2002年就拆除了曾建在這裡的桑加特難民營,但卻仍有大量難民來到加萊,自發在這裡聚集,尋找前往英國的機會。圖為加萊難民營的的入口,在這裡難民的居住地基本由木板和塑料布搭建。
2015年初,隨著難民潮湧入歐洲,難民們向這裡聚集的趨勢逐步擴大。到2015年10月,加萊難民營裡的人數由幾個月前的3000多人激增到6000人,這裡從原來只有幾十頂帳篷的難民營成為了真正的環境惡劣的骯髒叢林。圖為排隊等待領取生活物資的叢林難民。
叢林中的難民主要來自蘇丹、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阿富汗、敘利亞和利比亞。他們大多從遭受戰亂的母國坐船經地中海或通過陸路經土耳其偷渡到歐洲,再長途跋涉穿過希臘、意大利、德國等國家進入法國,最終來到加萊前往目的地英國。圖為一個難民依靠在難民營附近的5米高,並加裝了鐵絲網和攝像頭的港口隔離網上。隔離網外面是工業園區,在往上就可以走到連接歐洲與英國的隧道,許多難民都希望能穿過防護欄,成功藏身火車走隧道或藏身卡車走輪渡,穿越海峽抵達英國。
難民們不願意在法國申請避難,而更願意冒險偷渡英國。在他們看來,英國的福利和教育更好,而且即使不能在英國成功申請到避難簽證,會講英語的他們也能更容易在黑市上找到工作,更容易融入當地社會。然而,隨著抱有相同想法的難民在加萊的大量聚集,以及英國政府收緊的難民政策,能夠走出叢林偷渡到英國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人都被滯留在加萊,被圍困在了叢林裡。圖為難民排隊領取英國非政府組織發放的衣物、雨靴等物資。
在叢林中長期滯留的難民們不得不學會適應這裡惡劣的生活環境,並在這裡建立自己的生活。圖為難民營裡的一頂帳篷被塑料布層層包裹,用以防止雨天漏水。
由於是自發形成的難民聚居區,長久以來,叢林中的基礎設施、簡單的醫療服務以及食物供給都只靠英法兩國的非政府組織和慈善機構援助。直至2015年4月,加萊政府才在叢林附近開設了官方難民服務中心,也僅為難民提供每日一餐和洗澡、充電等基礎服務。圖為難民營的一處汙水中飄滿垃圾,由於無人管理,這種場景隨處可見。
非政府組織和慈善機構在難民營中為難民們安置了基礎的生活設施。營地四周都安裝了水龍頭,聚居區也配備了臨時廁所和巨大的垃圾箱供難民日常使用。但隨著難民人數的增多,這些基礎設施也僅能勉強滿足需求。圖為難民們聚集在水龍頭旁洗漱。
難民營中的一排臨時廁所,由於地面不平整,前面積滿了汙水。
難民營中的手機信號很差,一位拿著手機的難民試圖在高處尋找信號。
2015年11月,在巴黎恐襲事件後,法國和英國加強了對邊境地區的安保措施,從加萊偷渡到英國的風險越來越大,偷渡希望愈加渺茫。在這種情況下,加萊叢林已經漸漸成為大多數難民難以短時間離開的定居點,成為一座有擁有獨特生存方式的迷你城市。圖為難民營中一座正在搭建的簡易教堂。難民營中既有清真寺,也有教堂,供這裡超過一半人數的穆斯林難民和一些信仰其他宗教的難民使用。
一些難民甚至在這裡經營起了商店、餐館、圖書館和臨時旅館,形成了叢林中的市場,難民們的大部分交易活動都會市場上發生。圖為一間由難民在營地裡開設的旅館。
但在加萊難民營裡,由於人員雜多,難民們之間因為物資分配等問題出現的暴力事件也並不少見。而難民們也大多更願意和來自同一國家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幫派的事情也司空見慣。圖為難民營中一頂插著著巴勒斯坦和阿爾及利亞國旗的帳篷。
2015年9月,法國政府鑑於加萊叢林難民營的治安問題,在難民營內安排了專門的警力巡邏,以保障地區安全。防暴警察白天在出入口進行盤查,晚間限制難民出營。圖為警方在加萊難民營主要的出口處設置的警力。
警方對難民的介入和管理,引發了很多難民的不滿。而法國政府一項勒令港口隔離網附近難民搬離的禁令更使難民營裡的警民衝突空前升級。圖為兩位難民擡著一個因發生衝突被警察打傷的難民向難民營走去。
2015年,法國政府出資在叢林旁安置了可供1500名難民居住使用的船運集裝箱臨時住所。然而,由於政府勒令隔離網一百米範圍內的帳篷必須拆除搬離,引起了難民的不滿,並引發了拒絕入住新居的抗議。圖為叢林中難民自己搭建的帳篷營地旁建起的新的集裝箱營地,這些集裝箱被難民形容為看起來就像一所戰俘營。
針對難民拒絕入住新居的舉動,法國警方下令抗議難民在當地時間2016年1月13日結束之前搬離棚戶區,入住政府提供的新居,並決定於14日拆除叢林隔離網附近的難民帳篷。圖為當地時間2016年1月14日,警方和難民就此事件爆發衝突,警察用催淚瓦斯驅趕抗議入住的難民。
鑑於加萊叢林持續增加的人數和面臨被警方拆除的威脅愈演愈烈,距加萊40公里,位於法國港口城市敦刻爾克的小鎮格朗德桑特(Grande-Synthe)成為試圖偷渡前往英國的難民們新的選擇。近兩週內,已有500人從加萊難民營轉移到這裡。圖為當地時間2016年1月20日,格朗德桑特難民營入口處,防暴警察在巡邏。在這裡,安保措施更為嚴格,整個難民營只有一個出入口,進出的人員都需要接受警察盤查。
在幾個月前,格朗德桑特還只有800名難民,如今它已經成為近乎3000名難民的居所,成為一個新“叢林”。圖為當地時間2016年1月20日,格朗德桑特難民營裡密集安扎著的簡易帳篷。
由於受到的關注較少,格朗德桑特難民營中的基礎設施比加萊叢林更為簡陋。這裡沒有可以洗澡的地方,每100個難民共用兩個飲水站,而在正常的難民營裡,20人共用一個飲水站已是最低配置。圖為一個扛著水箱的難民。
比起這裡缺乏的基礎設施,更讓難民們擔心的是難民營裡的幾十名兒童和剛出生的新生兒。這裡沒有臨時學校,兒童們更多的時候無人看管,而惡劣的衛生環境也很難讓他們難以避免感染疾病。圖為格朗德桑難民營里拉著垃圾袋行走的兩個男孩。
7歲的Staily來中東,她和家人到格朗德桑特已經有6個月了,正拿著垃圾袋在難民營的地上搜尋垃圾。
格朗德桑特的難民大多居住在簡易帳篷裡,幾乎難以禦寒。圖為兩個難民在帳篷外藉助火爐和紙板燒火取暖。
而在帳篷外的地上,由於天氣寒冷,一個被丟棄的玩偶已經結了霜。
儘管環境惡劣,但為了生存和找到最終的安居之地,難民們別無選擇。Hassam(左)和Pshtiwen(右)來自伊拉克,他們因為躲避戰火來到法國,並希望能在格朗德桑特通過偷渡的方式前往英國。Pshtiwen的兄弟已經在英國了,他每天都會留意附近通過的大型車,並希望能爬上去前往英國和兄弟團聚。
然而,在這場沒有受益者的難民危機下,不僅是像Pshtiwen這樣離開家園的難民們沒有選擇,那些迎接他們的國家和城市也沒有太多選擇。被圍困的不僅僅是流離失所的難民,也還有整個歐洲。圖為格朗德桑特難民營,一個燈柱上被噴上了永不放棄的標語,燈柱後面是用來圍住難民營的隔離牆。
轉貼自 網易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