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用溫水泡腳好重要!寶寶最容易受涼的地方是...?!3個方法,增強抗寒能力!(內附其他三個關鍵部位的保暖法)
人的雙腳距離心臟較遠,血液循環比較差,血液供應差,且嬰幼兒時期體溫調節功能發育還不完善;再加上腳部皮膚十分細嫩,對外界溫度最敏感,因而寶寶的腳部是很易受涼的部位。此外,腳部神經末梢豐富,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密切的神經體液聯繫。雙腳受涼,使腳部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少,會反射性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潛伏在鼻咽部的細菌、病毒就會趁機大量繁殖,導致抵抗力低的寶寶患上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因此,不論夏天還是冬天,寶寶小腳丫的保暖都是非常重要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留意。
每天用溫水泡腳每晚睡前用溫水為寶寶泡泡腳,不僅可以除去腳上的髒汙,在水中替寶寶的腳按摩,也可促進寶寶腳部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 改善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增加局部抵抗力,進而增強其抗寒能力。給寶寶泡腳,要注意水溫水量。夏天溫度宜在38到40℃之間;冬天溫度可適當提高,在40到45℃之間為宜。水溫不宜過熱,以免使足底的韌帶變鬆,不利於寶寶足弓的形成和維持, 結果可能造成扁平足。水量以整個足部都浸在水中為宜,浸泡時間在3到5分鐘即可。
給小腳丫做做按摩經常給寶寶做腳底按摩,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按摩時要注意,寶寶的皮膚相當嫩薄,因此按摩的力道要輕柔,可用指腹按壓,或是掌心畫圈的方式來進行。配合塗抹一些適合寶寶的乳液,效果會更好。在開始按摩前,父母要注意一下自己手的溫度,不妨先搓搓手,讓雙手暖和起來再開始。
襪子和鞋子的選擇寶寶的襪子宜選擇大小合適,襪口寬鬆,面料舒適有彈性保暖的棉襪或竹炭襪。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寶寶的襪子不是越厚越好,還要注意透氣與吸汗的效果。否則會很容易潮濕,使襪子纖維中的空氣減少,失去了其原本的隔熱保暖效果,反而更易使寶寶的腳底發涼,使身體受寒而引起感冒等疾病。此外,如果寶寶愛動,腳易出汗,還要注意經常檢查襪子是否乾爽,發現潮濕後即時更換。寶寶鞋子也是有講究的。鞋子要稍寬鬆些,但也不宜過大,以免寶寶走路時鞋子不跟腳,反而使腳上的熱量很快散失;也不宜過小,和襪子之間過於擠壓,影響了鞋內靜止空氣的儲存,不利於濕氣散發,保暖效果也會受到影響。鞋頭以圓頭為主,注意不要阻礙腳型發展及擠壓腳趾;鞋幫要柔軟;鞋底要防潮、防滑;裡襯質料宜選擇柔軟的棉質,不僅穿著舒適,且保暖性良好。此外,每晚睡前要把寶寶的鞋烘乾,去掉一天的濕氣,第二天穿上會更舒適、暖和。
寶寶防寒的三個重點部位「要給寶寶穿多點,以免著涼!」很多家長都這麼想。其實,穿戴過多,反而會降低寶寶的耐寒能力,甚至破壞其體內的熱能代謝,反而更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寶寶防寒,不必從頭到腳包得嚴嚴實實的,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小腳丫外,還有三個關鍵部位的保暖,需要格外關注。
頭頸部寶寶頭部血管豐富,且都在淺表層,30%左右的熱量都是由頭部散發,一旦頭部受涼,體內熱量會快速散發。頸部的皮下脂肪比較薄,這裡一旦受寒,頸肩部及全身皮膚的小血管都會迅速收縮,若受寒時間持續較長,則交感神經、腎上腺等神經內分泌系統就會迅速反應,全身的應變調節系統都會調整,進而使寶寶的整體抵抗能力下降。
防寒應對:帶孩子外出時,可給寶寶準備一頂溫暖、舒適的帽子,以減少全身熱量的散發;穿高領或半高領的毛衣,再圍上圍巾。選擇寶寶的帽子、圍巾時以純棉質地為佳,不要選擇毛線帽子,因其易刺激皮膚,引起皮膚感染和發炎,圍巾也不要有絨球、扣子等裝飾物,以免被寶寶誤食。
腹部寶寶腹部皮膚面積較大,血管分布較密,體表散熱迅速。一旦受寒,腹腔內血管會立即收縮, 甚至引起胃強烈收縮而發生劇痛,持續時間稍久,也會使全身的交感神經、內分泌系統都產生強烈反應,損傷寶寶脾胃功能,而有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防寒應對:穿好內衣,最好選擇柔軟的棉質內衣,因其不僅有較好的吸汗性和透氣性,保暖效果也好;內衣大小宜適中,稍稍寬鬆一點即可,不宜過大,以免減少保暖效果。棉褲或毛褲、絨褲等厚薄要適中,不宜太厚,以免寶寶活動受限。寶寶外面的褲子可選擇保暖的吊帶褲,一方面可保證褲子不向下滑落,同時還能避免寶寶的腹背部受涼。如果寶寶因受寒出現腹瀉等不適症狀時,可將熱水袋用毛巾包好,隔著衣物放在小肚子上,讓腹部保持較為溫暖的狀態,可有效緩解不適。
背部背部是陽氣彙聚之處,喜溫惡涼,寒、風之邪最易侵犯而致病,保持寶寶背部溫暖,也是預防減少感冒的一個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背部保暖也不宜過度,以免穿得太多,反而因出汗而受風引發感冒。
防寒應對:天稍冷時,可以為寶寶穿上領口有按扣的絨衣、毛衣或棉線衣;注意,不要選擇長絨及容易脫毛的毛衣,以免脫落的絨毛被寶寶誤吸入氣管和肺裡。天冷時,可為寶寶準備一件厚度合適、輕軟、暖和的小棉背心,但不要給寶寶穿很多件上衣,衣物過多、過重會限制寶寶的活動,甚至影響呼吸。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袪寒除萬病全書:痘痘不停、老是有痰、便祕、肥胖、貧血、頸椎痠或緊、糖尿病……你以為是燥?其實是寒,大國醫教你斷根小祕方。》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大是文化》粉絲團】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