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故宮裡的「九龍壁」:暗藏著驚天秘密

走進故宮,我們會發現這宮裡的建築大多都和「龍」有關,皇帝做的椅子叫龍椅,房樑上的彩繪叫「金龍和璽彩繪」,就連皇帝睡得床也冠以「龍床」之名。皇帝太愛龍了,自命為真龍天子,恨不得任何東西上都有龍,可要論故宮裡哪座「龍」的建築最為雄偉,精美的話,那非皇極殿前的「九龍壁」莫屬。

 啥是「九龍壁」?這「九龍壁」位於故宮裡寧壽宮區皇極門外,整個壁長29.4m,高3.5m,厚0.45m,之所以要建它,主要是為了讓它當「照壁」用。古時北京城裡的四合院都有一面「影壁」,又稱「照壁」,它可以建在大門內,也可建在大門外,前者稱為內照壁,後者稱為外照壁。為什麼要建這種「照壁」呢?因為古代房屋都講風水,風水又尤其講究導氣,氣不能直衝廳堂或臥室,否則不吉利,而避免氣沖的方法,就是在房屋大門前面建一面牆,同時為了保持「氣暢」,這面牆還不能是整個兒封閉起來的,故形成照壁這種建築形式。同時,這照壁具有擋風,遮蔽視線的作用,可以保護主人家的隱私,不讓外人直接看見院裡的人或事。這「九龍壁」就相當於是尋常百姓家的「照壁」,可它「保護」的不是普通人的隱私,而是皇帝的,具體來說是乾隆皇帝。這面」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位置就在寧壽宮皇極門外。寧壽宮,是乾隆皇帝準備退位後養老的地方,從下面這幅圖上可以看出,寧壽宮完全是模仿著紫禁城來建的:

 前朝以皇極殿為重心,仿乾清宮、太和殿的規制,前有皇極門、寧壽門,後有寧壽宮,仿坤寧宮的規制,還有養性殿,仿養心殿的規制等等,活脫脫就是一個「微縮版」的紫禁城,由此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根本不想「完全」退位,做太上皇他也要做有「實權」的太上皇。寧壽宮,其實就相當於乾隆自個兒的「四合院」,所以也需要建一座「影壁」來擋風聚氣,因此「九龍壁」誕生了。咱們現在看這「九龍壁」,莊嚴雄偉,立體感十足,這「九條龍」,中間那條叫「正龍」,黃色琉璃瓦建造,代表皇帝自己;而它兩側各色不同的龍叫「升龍」和「降龍」,代表著八旗子弟。這九條龍,中間的第五條黃龍代表皇帝,而九條龍的「九」是《周易》里的極陽數,代表帝王,因此,九和五加在一起,正是「九五之尊」的象徵。所以,這「九龍壁」可不是隨隨便便建的,有著很深的寓意。不過,這面奢華的九龍壁里還藏著一個「驚天秘密」:大家請看九龍壁(如下圖)上從東數的第三條白龍,尤其好好看看這條白龍的腹部,是不是有一塊琉璃瓦的顏色和整體的白色有點不一樣呢?這可不是年久失修掉色了,而是這塊琉璃瓦根本就不是「琉璃瓦」。啊?為什麼會這樣呢?故事要從燒這塊九龍壁的乾隆三十七年說起了。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令燒造九龍壁時,只給了很短的時間,而要燒造好不同顏色的琉璃可不是簡單事,每塊琉璃所用的土質、火候,燒造的時間錯一點都燒不成需要的顏色。而就在工匠們日以繼夜的燒造時,有一個小工匠卻不小心將燒造好的一塊白琉璃給打碎了,這下可糟了,如果要重新燒這塊琉璃,會花費很多時間,必定誤了工期,交不了工,就是殺頭的大罪!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一位叫馬德春的工匠急中生智,連夜用一塊楠木雕刻成龍腹的形狀,代替那塊打碎的白琉璃構件安裝到了白龍腹部,然後再刷上白色的油漆,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根本看不出那塊是木頭而不是琉璃。就這樣,眾人一齊「騙」過了乾隆皇帝,躲過了殺身之禍!如今,這條白龍的腹部還保存著當年用楠木代替的「假琉璃」,如果不是年歲久了,木頭上的白色漸漸褪去,你肯定也發現不了這塊「假琉璃」。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