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設計青勢力

臺灣有「紅點名校」、「IF名校」,多以科技大學為主,他們是國際設計比賽的常勝軍。
例如去年技職龍頭臺科大連續五年獲IF設計獎大學排名第一,北科大有七件作品獲紅點獎……,成績值得肯定。但實力不會無中生有,科大的人才主要來自高職,高職設計力,卻長久不被重視。翻轉技職,首要就是看見高職生的設計力。 文/朱立群 時序進入四月,設計科系學生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時。為了準備五月十三日開幕的「新一代」設計展,熬夜爆肝是家常便飯。 設計的明日之星在高職 「新一代」設計展自一九八二年開辦以來,已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學生設計展,每年超過四千件作品參展。除了展出年輕設計師的作品,也是各校設計實力比拚 的擂臺。國內每年參展的六十多所學校中,新北市復興商工是唯一的職校。該校被稱為「地表最強設計高職」在「新一代」的表現,技壓許多大學。例如:二○一四 年,復興美工科參展作品《紙紮屋》,利用雷射切割,做出適用於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紙紮建築,把紙紮技藝做設計的轉型,也表達對多元文化的尊重,獲「新一 代」工藝類設計獎金獎。 在「新一代」勇奪金獎,證明實力不輸大學生。復興美工科及廣告設計科極重視實作力,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專題製作,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創作水平。「只要喜歡藝術,我們就有辦法訓練出你的能力。」復興商工實習主任林行健如是說。 青創力的優勢與弊病 撇開學校的訓練不談,林行健認為,當前青少年設計力的發展與培養與上一世代相比,具有兩大優勢: ◆優勢一:機具革命 二十年來,3D打印、雷射切割等機具的應用,縮短了產品製作的時間。學生以前須到工廠實習,但機具進步,工序簡易了,例如原本得開模,現在用3D打印就能做出模型。有了先進的器具,高中職生自己就有能力製作客製化馬克杯、T恤等文創商品。 ◆優勢二:眼界大開 青少年依賴網絡,資訊來源沒有邊界,他們可以接收各種五花八門的訊息,同時也能觀摩其他人的設計,成為他們創作的養分。 不過,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林行健認為,青少年的設計力有兩大弊病: ◆弊病一:天馬行空 「設計者的職責是把想法化為產品,但若太天馬行空,做出來的東西可能就只是藝術品,卻不具實用價值。美加上機能,才能產生產品價值。」林行健表示, 專題製作的目的,就是要訓練用設計來解決問題,透過虛擬品牌來練兵,「每一個 team(團隊)就是一家設計公司」。林行健說,業界人士對復興的校內專題製作展感興趣,每年談成作品授權約有十件,對學生是很大的鼓勵。 ◆弊病二:與生活脫節 「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走出去。」林行健強調:「宅,不能成就設計。」他所謂的宅,包括青少年只專注在手機、網絡的世界。「宅,不會有創意;就算有,也是虛擬的。真正的創意,要親身去體驗。」 (全文詳見《青春共和國》2016/4 No.6) 點此閱讀更多《青春共和國》文章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