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害死「楊可涵」的兇手找到了!竟然是他…


(圖片翻攝自楊可涵臉書)
27歲藝人楊可涵傳出憂鬱症復發自殺,
而報案的同居男友竟是目前正服替代役的新生代演員張庭瑚,
意外讓戀情曝光,經紀公司9日則發出聲明,表明
「可涵是個長期受到憂鬱症困擾的孩子,雖然有多次想靠自己的力量走出陰霾,但這次她還是做了最不好的示範,讓大家為她擔心了。」
希望外界給她一個安靜的環境,
而楊可涵友人也透露,楊常提到自己內心住有有小惡魔,
在自殺當天臉書也曾貼文:
「某人…你好時很好…但狠心的時候真的很厲害」,

(圖片翻攝自楊可涵臉書)外界揣測「某人」可能就是小惡魔「她對心裡黑暗那面非常害怕,想到傷害自己的樣子會恐懼到大哭」。(圖片翻攝自楊可涵臉書)今年她接演改編紀寶如人生故事的《珍珠人生》,在《珍珠人生》演曾當過酒家女的紀寶如,就冒著氣喘危險沾菸酒,(圖片翻攝自楊可涵臉書)甚至還模仿自殺情節,讓同戲演員大罵:「妳太over,難道演殺人犯就要去殺人?」據悉楊可涵遺書曾透露要器官捐贈,所以家屬將遵照她的遺願把器官捐出去…以下是楊可涵經紀人發出的聲明全文:

各位疼愛可涵的長輩、好友、媒體先進們及喜愛她的支持者們:

很抱歉,要跟各位發出這樣沉痛的訊息。

小白兔(楊可涵)於7/18中午時分離開了我們。

(圖片翻攝自楊可涵臉書)7/6事發當天,小白兔的身體狀態的確經由專業的醫療團隊有救回心跳及血壓,當時的她還有氣息及非常模糊的意識,在此,想請各方關心小白兔的大家體諒,基於保護她尚有一絲氣息、家屬也存有她會康復的期望下,家屬及經紀公司才會選擇對外先封鎖探視及媒體訪問,害怕她在這段治療時間可能會因為情緒的起伏或病菌的感染而產生更嚴重的後續,更深怕若有長輩承受不住而擔心及難過。

所以這12天來我們才都以狀況穩定回覆所有人的提問及關心,對不起,請大家體諒之前那痛苦的決定。也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忙,當時願意給小白兔一個安靜、安全的療養空間;只是,在最後,小白兔仍不敵與老天的搏鬥,在今天與世長辭。經由她親筆寫下的書信,她人生最後的遺願是器官捐贈,家屬在萬分悲痛下也在今天成全了小白兔遺愛人間的決定。
(圖片翻攝自楊可涵臉書)
長期受到憂鬱症困擾的她,在反覆心理病因的折磨下,這次,她…真的累了,最後選擇了一條對社會不是良好示範的人生道路去走,但是我們深深相信,她是一個愛家人及所有親朋好友的好孩子,對於她的決定,家人及我們始終只有不捨及心疼,也企盼各界別再追究及探討任何原因,好讓她可以安心的一路好走。

她很喜歡大家叫她「小白兔」,她熱愛她的演藝工作,是一個非常敬業、專業的演藝人員,這次她挑了這部新戲,永遠的當天使去了,對於演藝工作中曾經幫助、照顧、包容、疼愛她的幕前幕後長輩們、好友們、媒體先進們及支持者們,小白兔要家人及經紀公司跟大家說謝謝,我們衷心的感謝。

這是小白兔新的一頁劇本的開始,就讓我們一起相信,現在的她在身、心、靈各方面都健康、痊癒了,讓我們一起祝福,幻化成為天使的她未來只有光明及快樂伴隨著。
(圖片翻攝自楊可涵臉書)
小白兔的家人及經紀公司萬分感謝7/6當天救護她的警消人員,以及後續為她積極治療、保護、關懷小白兔的國泰醫院醫護人員及社工人員,謝謝你們的幫忙,讓家人及我們可以跟小白兔再相處這12天,可以跟她說大家有多愛她,陪伴她走完這人生最後的一程,謝謝您們,辛苦了。

最後,家屬及經紀公司要呼籲,雖然我們不苛責小白兔的選擇,但這選擇畢竟是非常不恰當及不良示範的,我們希望大家要愛惜自己、珍惜生命,我們真心祈求未來在各界不會再發生這樣的憾事。(圖片翻攝自楊可涵臉書)(圖片翻攝自楊可涵臉書)(本文為筆者自行編輯整理)自殺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自殺行動前的線索
  • 研究證明:自殺行動出現之前,會展現出任一形式的線索或警訊,包含口語的、行為的、處境的(Miller, 1978; Osgood,1985; …etc.)
  • 行為的漸進:從「自殺意念」到「自殺行動」是經過一連串演進的,所以絕對不可忽略任一環節;及早發現、立即關懷。自殺的警訊(FACT) 1.感覺(Feeling):
    • 無望的-「事情不可能變好了」、「已經沒有什麼好做了」、「我永遠都覺得沒有希望」
    • 無價值感-「沒有人在乎」、「沒有我別人會過更好」
    • 過度罪惡感和羞恥感、痛恨自己
    • 過度悲傷、自責、無助等負面想法
    • 持續的焦慮與憤怒
     2.行動(Action):
    • 藥物或酒精等物質濫用
    • 談論或撰寫有關死亡或毀滅的情節
    • 焦躁不安
    • 攻擊、魯莽
     3.改變(Change):
    • 人格-更退縮、厭倦、冷漠、社交疏離、猶豫不決或更為喧鬧、多話、外向
    • 行為-無法專心
    • 睡眠-睡太多或失眠,有時候會很早醒來
    • 飲食習慣-沒有胃口、體重減輕、或吃得過量
    • 興趣喪失-對於朋友、嗜好、個人清潔、性、或以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
    •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沉、退縮後突然情況好轉
     4.惡兆(Threats):
    • 言語-如討論「流血流多久才會死?」
    • 威脅-如說出「沒多久我就不會在這裡了」
    • 行動計畫-安排事務、送走喜歡的東西、研究藥物、獲取武器
    • 自殺的企圖-服藥過量、割腕
    來源:自殺者防治協會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