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大悟】初一十五與初二十六拜拜的真正原因!
由於古代買賣交易的時間,都規定在每月的「朔」(農曆初一)及「望」(農曆初十五)日這二天,在約定的地點集合「以物易物」的方式,民眾可以拿自己生產的東西,與他人換取其他生活用品等等的東西,古時候這樣的方式稱為「互市」,而管理「互市」的人就稱之為「互郎」。 原來初一十五要拜福神,初二十六是拜土地公!
土地公正式名稱為「福德正神」,閩南人稱「土地公」,客家人稱「伯公」或「福神」。在當時,商家基於尊重地方神的關係,同時也希望能向祈求生意興隆、財利亨通的好運勢、所以在「互市」前都會先祭拜土地公,而因為「互市」日與土地公的作牙日(每月農曆的初二十六)只相差一天時間,以至於初一十五拜「互祭」,而初二十六是拜「牙祭」,演變至今,也成為了初一十五拜自家的福德正神(或其他神明),而初二十六則對外拜土地公的模式。
「做牙」的意義,就是指對土地公的感謝與祭拜!每月的農曆初二及十六日,都是土地公「做牙」的日子,又因為農曆正月初二,是一整年當中的第一次「做牙」,所以稱為「頭牙」,而農曆的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後次的「做牙」,所以又稱為「尾牙」,也稱為「打牙祭」。
每月固定補財庫,財富才能不中斷建議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日時,到金香鋪店購買「財庫存褶」+「天地水庫金紙」+「天地水錢金紙」,請家中或前往熟悉的宮廟祈請神明代收,將補財庫金紙存入自己的存摺內,隨時讓自己工作事業及財運保持充裕。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