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澱粉、生粉、與澄粉的區別……
在我們常用的原料裏面,有很多看着是非常相似的,但其作用卻是有着天壤之別,只拿澱粉、生粉、澄粉來說,它們的區別你真的知道嗎?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這幾種原料的區別。澱粉,其實是一個統稱,其包括「綠豆粉」、「粟米粉」、「馬鈴薯粉」、「蕃薯粉」、「豌豆粉」、「蠶豆粉」、「茨實粉」、「慈菇粉」、「百合粉」、「茯苓粉」、「桄榔粉」、「何首烏粉」和「菱角粉」等等。
而生粉,則是在粵菜中常出現的名詞,它並不專指是哪一種澱粉,在香港和內地,一般說的生粉指的是玉米澱粉,多為勾芡用。除此,生粉亦可使食物產生滑潤的口感,也常用來做為軟化肉質的醃肉料之一。粵菜中很多肉類的醃製,生粉是不可或缺的。在這裏,還要提一下太白粉,即馬鈴薯(馬鈴薯)澱粉,台灣菜一般多用太白粉作生粉,但是,用太白粉勾芡後的湯汁在放涼後會變得較稀,而玉米澱粉勾芡出來的湯汁在放涼後不會有變化。太白粉不能直接加熱水調勻或放入熱食中,它會立即凝結成塊而無法煮散,加了太白粉水煮後的食物放涼之後,芡汁會變得較稀,稱為「還水」,因此一般在西點製作上多利用玉米澱粉來使材料達到粘稠的特性而不使用太白粉。
綜上所述,玉米澱粉和馬鈴薯澱粉都可以統稱為——生粉。還要再補充一點的,就是澄粉。澄粉又稱作澄面、汀粉,其實就是小麥澱粉,是一種無筋的麵粉,成份為小麥,可用來製作各種點心,我們最常見的粵菜早茶中的蝦餃、粉果、腸粉等就是用澄面做的。
澱粉是葡萄糖的高聚體,水解到二糖階段為麥芽糖,完全水解後會得到葡萄糖。澱粉有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兩類,直鏈澱粉含幾百個葡萄糖單元,支鏈澱粉含幾千個葡萄糖單元,在天然澱粉中直鏈的約佔22%~26%,它是可溶性的。而其餘的則為支鏈澱粉,當用碘溶液進行檢測時,直鏈澱粉液呈顯藍色,而支鏈澱粉與碘接觸時則變為紅棕色。澱粉是植物體中貯存的養分,存在於種子和塊莖中,各類植物中的澱粉含量都較高,大米中含澱粉62%~86%,麥子中含澱粉57%~75%,玉蜀黍中含澱粉65%~72%,馬鈴薯中則含澱粉12%~14%。澱粉是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咀嚼米飯等時感到有些甜味,這是因為唾液中的澱粉酶將澱粉水解成了單醣,食物在進入胃腸後,還能被胰臟分泌出來的澱粉酶水解,形成的葡萄糖被小腸壁吸收,成為人體組織的營養物,支鏈澱粉部分水解可產生稱為糊精的混合物,糊精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劑、膠水、漿糊,並用於紙張和紡織品的製造(精整)等。
澱粉的種類勾芡用的澱粉,又叫做團粉,是由多個葡萄糖分子縮合而成的多醣聚合物;烹調用的澱粉,主要有綠豆澱粉、馬鈴薯澱粉、麥類澱粉、菱角澱粉、藕澱粉、玉米澱粉等。澱粉不溶於水,在和水加熱至60℃時,則糊化成膠體溶液。勾芡就是利用澱粉的這種特性。
綠豆澱粉 綠豆澱粉是最佳的澱粉,一般很少使用。它是把綠豆用水浸漲磨碎後,沉澱而成的。特點是:粘性足,吸水性小,色潔白而有光澤。
馬鈴薯澱粉馬鈴薯澱粉是目前家庭一般常用的澱粉,是將馬鈴薯磨碎後,揉洗、沉澱製成的。特點是:粘性足,質地細膩,色潔白,光澤優於綠豆澱粉,但吸水性差。
小麥澱粉小麥澱粉是用麥麩洗出麵筋後,沉澱而成或用麵粉製成。特點是:色白,但光澤較差,質量不如馬鈴薯粉,勾芡後容易沉澱。
甘藷澱粉甘藷澱粉特點是吸水能力強,但粘性較差,無光澤,色暗紅帶黑,由鮮薯磨碎,揉洗,沉澱而成。
此外,還有玉米澱粉、菱角澱粉、蓮藕澱粉,荸薺澱粉等。
勾芡對菜餚的影響勾芡是否適當,對菜餚的質量影響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調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大多用於熘、滑、炒等烹調技法。這些烹調方法的共同特點是:旺火速成。用這種方法烹調的菜餚,基本上不帶湯。但是由於烹調時加入了某些醬汁調料和原料本身出水,使菜餚看上去湯汁增多了,通過勾芡,使汁液的濃稠度增加了,並附於原料的表面,從而達到菜餚光澤、滑潤、柔嫩的效果。
勾芡的用法勾芡一般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澱粉汁加調味品,俗稱「對汁」,多用於火力旺,速度快的熘、爆等方法烹調的菜餚。另一種是單純的澱粉汁,又叫「濕澱粉」,多用於一般的炒菜。澆汁也是勾芡的一種,又稱為薄芡、琉璃芡,多用於煨、燒、扒及湯菜。根據烹調方法及菜餚特色,大體上有以下幾種芡汁用法:
包芡 一般用於爆炒方法烹調的菜餚,粉汁最稠,目的是使芡汁全部包在原料上,如魚香肉絲、炒腰花等,都是用包芡,吃完菜後,盤底基本不留芡汁。
糊交 一般用於熘、滑、燜、燴方法烹製的菜餚,粉汁比包芡稀,用處是把菜餚的湯汁變成糊狀,達到湯菜融合,口味滑柔,如:糖醋排骨、糖醋鯉魚等。
流芡 粉汁較稀,一般用於大型或整體的菜餚,其作用是增加菜餚的滋味和光澤,一般是在菜餚裝盤後,再將鍋中滷汁加熱勾芡,然後澆在菜餚上,一部分沾在菜上,一部分呈琉璃狀態,食後盤內可剩餘部分汁液。
奶湯芡 是芡汁中最稀的,又稱薄芡,一般用於燴燒的菜餚,如:麻辣豆腐、蝦仁鍋巴等,目的是使菜餚湯汁加濃一點而達到色美味鮮的要求。
勾芡,就是指在菜餚接近成熟時,將調勻的澱粉汁淋在菜餚上或湯汁中,使菜餚湯汁濃稠,並粘附或部分粘附於菜餚之上的過程。袁牧在《隨園食單·用纖須知》中說:「俗名豆粉為纖者,即拉船用纖也。須顧名思義。因治肉者要作團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膩,故以粉牽合之。煎炒之時,慮肉貼鍋,必至焦老,故用粉以持之。此纖義也。」芡是由纖轉音而來,所以現在通稱之為「勾芡」。
由於菜餚各自有着不同的風味要求,因此勾芡主要有以下作用: 1、增加湯汁的粘稠度。菜餚在加熱過程中,原料中的汁液會向外流,與添加的湯水及液體調味品便融合形成了滷汁。一般炒菜中的滷汁較稀薄,不易粘附在原料表面,成菜後會產生「不入味」的感覺。勾芡後,芡汁的糊化作用增加了滷汁的粘稠度,使滷汁能夠較多地附着在菜餚之上,提高了人們對菜餚滋味的感受。 2、芡汁勾入菜餚中,芡汁會緊包原料,從而製止了原料內部水分外溢,這樣做既保持了菜餚鮮香滑嫩的風味特點,又使菜餚形體飽滿而不易散碎。 3、勾芡後,由於澱粉的糊化,具有透明的膠體光澤,能將菜餚與調味色彩更加鮮明地反映出來,使菜餚色澤更加光亮美觀。 4、菜餚勾芡後能使湯汁變濃稠,可減緩原料內部熱量的散發,使菜餚具有保溫性,延長了菜餚的冷卻時間,有利於食客進食熱菜餚。
團粉,即烹調時勾芡用的澱粉,又叫芡粉或直接叫澱粉。團粉主要有馬鈴薯粉、綠豆澱粉、麥類澱粉、菱角粉、藕粉等。
營養功效: 團粉是由多個葡萄糖分子縮合而成的多醣聚合物,主要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和鈣、鈉、鎂等礦物質。團粉不溶於水,在和水加熱至60℃時,糊化成膠體溶液,勾芡就是利用團粉的這種特性,使蔬菜間接受熱,保護食物的營養成分並改善口味,可使流失的營養素隨着濃稠的湯汁一起被食用。團粉還含有還原性穀胱甘肽,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
適者與不適者: 一般人皆可食用,肥胖者不宜多食,每餐20克左右足夠。
溫馨提示: 澱粉是人類飲食中最主要的醣類來源,含高澱粉的食物其脂肪和熱量的含量並不一定高,只有在過量食用時,才會形成高的脂肪和熱量。芡粉,原指用芡實做的粉,勾芡用,但現在也泛指勾芡用的所有粉。團粉吸濕性強,還有吸收異味的特點,應注意防潮、防黴、防異味,如果發生霉變或有異味,切勿食用。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