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帶你看清「人體觸碰禁區」

前兩天,在海外網站看到這樣一張有趣的圖:一個人最願意/最不願意被碰的部位↓

圖中,顏色越深的區域,越不願意被觸碰。反之,顏色越淺的區域,越願意被觸碰。帶藍線邊界的黑色區域是禁忌部位,即相應關係的人不能觸碰的區域。相應關係人的性別,在圖中分別用藍字(男性)和紅字(女性)標出。例如:紅色字樣的“朋友”,是指被女性朋友觸碰的結果。這個結論來自芬蘭阿爾託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研究人員請五個歐洲國家(芬蘭、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和英國)的1368名受試者形容他們被不同社交成員,如家人、朋友、熟人和陌生人觸碰不同部位的感受,並繪製了這樣一幅“觸碰地圖”。其中有幾點值得關註:配偶基本上被允許碰身體的任何地方。最親密的熟人和親戚可以觸碰頭和上身,而陌生人被限制只觸碰手。生殖器不允許家庭成員和男性家人、熟人和陌生人觸碰。臀部不允許家庭成員、熟人和陌生人男性觸碰。對於男性和女性,研究者還分別繪製了身體的“觸碰地圖”:



細節我們不去深究,但是可以看出這幾點:女性比男性更願意接受觸碰。女性允許別人觸碰自己的部位,也比男性的要多。即使是配偶,男性對觸碰的接受程度也比女性低。對男性而言,被女性碰顯然比被男性碰更容易接受。在被陌生人觸碰方面,男性比女性的接受程度更高。永遠不要隨便碰男人的頭和腳!為什麼男女間有這種區別?作者在論文里是這麼寫的:The reason for this sex difference remains unclear.翻譯成中文就是:我也搞不清楚。真是個感人至深的結論。從進化的角度看,女性更警惕被陌生人觸碰,這是有道理的。女性進化的機制是挑剔的,被朋友觸碰即可證明其關係密切,又有愉悅感。觸碰可以產生令人“自我感覺良好”的多巴胺。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個結論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這些受試者都來自歐洲,可能受到文化影響;第二,神經生物學家戴維•林登認為,一個人對觸碰的回應依賴於環境,實驗室研究結論和實際環境中可能有所區別。怎麼接近別人不招人反感?首先,不論這個研究是否有局限性,畢竟有一定道理,至少觸碰中的一些雷區就不要踩了(男人的頭和腳,男人的頭和腳,男人的頭和腳,因為重要所以說三遍)。其次,在觸碰時注意時機,至少不要在別人明顯不願意的時候套近乎。最後,我們可以根據別人的一些表現,把握彼此的親近程度。1眯著眼笑研究發現,只有當一個人是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時,眼旁的肌肉才會被調動起來將眼角上提,這時笑容會更燦爛,眼睛看起來也會更迷人。因此,當一個人對你微笑得眯起眼睛時,他是發自內心地將你當“自己人”了。2願意離你多近每個人內心都有個安全距離。一般情況下,人與人的距離可分為四種:第一種是親密距離,一般間隔在45厘米以內,甚至可以緊挨在一起,所謂的“親密無間”,就是這個意思;第二種是個人距離,一般在45厘米~1米的距離,關係好的朋友在交談的時候通常是這個距離;第三種是社交距離,一般在1~3米範圍內,一般不太熟悉的人相互見面打個照面就是這個距離;最後是公共距離,公共距離一般指在公共場所人與人之間的間隔,通常在3米之外會讓人覺得舒服。3和你聊什麼關係越親密越“鐵”的朋友,聊天的內容越多、聊得範圍更廣,聊的話題也和自己的關係更密切,這在心理學上叫“自我暴露”。同理,如果一個人請你去飯店吃飯和去家裡吃飯,也反映了不同的關係。在家吃飯,暴露的信息更多,說明關係越親密。4你在對方朋友圈裡的知名度這裡的朋友圈是原意,不是微信朋友圈。彼此在對方朋友圈裡的知名度,你在對方朋友圈的知名度越高,你倆的關係就越好。只有完全信任的朋友,才會讓對方融入自己的各個圈子中。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