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藝盟用戲劇療癒心靈 幫派少年變劇場藝術家 | NOWnews | 旅食樂

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戲劇表演社成立於106學年度,社團學生大部分來自支持系統不完全的家庭。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以下簡稱青藝盟)負責人余浩瑋老師,利用每周三晚間時段帶領社團學生從事戲劇表演,希望透過藝術陪伴家庭失能的學生,幫助他們說出、療癒內心創傷。談起青藝盟創辦經歷,負責人余浩瑋表示自己當年也算是大家口中的「七逃囝仔」,讀華岡藝校時慘遭退學,他輾轉到劇團工作,因此發現戲劇的魅力。當年帶領余浩瑋入門的劇團結束後,他順勢接下專案,於2006年成立青藝盟,每年定期舉辦青少年戲劇節,免費協助高中戲劇社團舉辦免費課程、發表演出。
「如果劇團可以改變我,那也一定也能改變其他小孩。」談到表演藝術,余浩瑋這麼說。

▲青藝盟每年定期舉辦青少年戲劇節,免費協助高中戲劇社團舉辦免費課程、發表演出。(圖/青藝盟提供)
青藝盟接觸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其中有人販毒或當山老鼠,也有人混兄弟、天天打架鬧事,多次進出少年觀護所,「我們跟他們分享,學表演除了好玩和發洩外,也可以讓自己有謀生技能,不一定要去幫人家打架、討債。」
余浩瑋表示,學生有屬於自己的人生難題,因為家庭背景使然,對出路沒有太多想像,很容易因為同儕或家人影響而走偏,戲劇則是一種陪伴,他帶領學生做道具、演戲,安排學生負責燈光、舞台布景,不只教導一技之長,也讓他們在劇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青藝盟剛起步時,曾和青少年安置機構埔里陳綢少年家園合作,「我們跟機構談,能不能帶老師來上課,之後便帶了十個藝術家進去住了半個月。」青藝盟結合街舞、B-box等流行文化,帶領青少年逐步學習戲劇,之後劇團巡迴台灣各安置機構做成果發表會,也讓劇團內的少年和其他機構的少年做交流。
余浩瑋表示,成人對安置機構內的少年多停留在勸誡跟管束,但這都已是老生常談,安置機構內的少年背景多半相似,同輩其實更懂同輩的心,讓不同機構的少年彼此互動、對話,他們往往更能吸收。
但一開始要讓少年接受表演藝術可是一件大工程,余浩瑋回憶,合作剛起步時學生常常打架、趁表演時毆打同儕,「我把他拉到旁邊,問他平常都怎麼生活。結果他在家常被父母打,最痛苦的一件事是被父親壓在地上痛毆,他排解情緒的方式就是有樣學樣。」余浩瑋試著告訴學生,不喜歡家長使用暴力,就應該嘗試用良性的方式調解情緒。
因學生多出身失能家庭,暴力、辱罵已成為人生經驗的一部分,如果老師對待學生的方式仍侷限在以暴制暴,只會停留在負面循環,「先了解他們的內心,過去遇過什麼事,比你直接罵他、打他來得好。」

▲青藝盟在103年舉辦「風箏計劃」,結合國教署「中輟生預防、追蹤與復學輔導工作計畫」,與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共同舉辦畢業公演。(圖/青藝盟提供)
為了走進校園幫助更多學生,青藝盟在103年舉辦「風箏計劃」,結合國教署「中輟生預防、追蹤與復學輔導工作計畫」,與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共同舉辦畢業公演。青藝盟將學生生活背景變成短劇,結合現代舞蹈與傳統民俗藝術,表現出國中青少年的人際衝突與徬徨心裡,透過戲劇創作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也從中找回自信心。
深耕台灣多年,余浩瑋表示,台灣因為市場取向劇團多半以服務銀髮族、兒童居多,很少劇團會關注青少年心理或為青少年服務,對青少年的政策也相對較少,補助自然少。再者,外界觀念仍認為學生劇團不專業,願意捧場的人並不多。
余浩瑋則希望扭轉外界對青少年劇團的刻板印象,透過專業團隊領導學生,幫弱勢青少年建立賦權管道,若資源允許,未來則希望能結合心理專業,幫青少年建制更完善的抒發管道。過去,有青少年在劇團內學了七年舞台燈光,找到一技之長轉戰到專業燈光團隊。余浩瑋說,知道學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出路,比劇團拿下一百分來得更欣慰。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