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他罵他都沒效? 原來是ADHD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過動症藥物加行為治療 有效改善分心衝動一位焦慮的媽媽帶著小二的陳小弟到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特別門診,「我的小孩常和同學起爭執,容易生氣,不寫作業,腦筋很聰明但成績卻很差,打他、罵他都沒有效,也不知以後要怎麼辦?」說著說著媽媽眼眶泛紅,而在旁的陳小弟卻一副無辜的表情。草屯療養院王雅甄醫師詳細評估發現,陳小弟除了上述問題外,還有上課容易分心,交待過的事情馬上就忘記,寫作業拖拖拉拉,行為衝動、情緒自控力差等問題,經詳細診察,並安排心理師進行完整的神經心理衡鑑,確定陳小弟是屬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
以為是叛逆錯失治療時機根據統計,在台灣學齡兒童ADHD的盛行率約7%,ADHD兒童的大腦皮質成熟度平均比同齡兒童慢了3年,是一種神經發展的障礙,但是由於許多家長常把患童問題當成是叛逆、不乖或不用心,而錯失治療時機。
不是長大自然就會好王雅甄醫師特別提醒,ADHD有其疾病生理基礎,不是長大了自然就會好,處理不好會延伸許多心理、人際、家庭、教育等問題,須透過專業的兒童青少年心智科醫師來評估、診斷及治療處置,才能給過動症孩子最大的協助。
建議合併行為治療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許維堅主任表示,ADHD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建議合併行為治療,藉由分段學習、學習時減少干擾刺激並簡化環境、合理地設定目標、提供正向回饋、教導學習辨識情緒並管理情緒等,可有效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爸媽也需要親職諮詢ADHD也常有許多合併症,如動作協調問題,學習障礙等,許維堅主任指出,ADHD需要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設計相關的訓練與課程來協助孩子適應,而ADHD兒童也常讓家長在教養上面臨很大的壓力,因此適當的親職效能諮詢與教養技巧訓練,有助家長協助孩子的發展與適應,改善親職關係。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