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非萬靈藥 學者籲鬆綁法規、回歸市場才治本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前瞻基礎建設並非萬靈藥,還是需要配合產業轉型做法規鬆綁,企業才能搭上未來的市場趨勢。(圖/記者林昱均攝,2017.06.13) 大 中 小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今( 13 )日於萬寶華企業顧問公司所舉辦的人才發展策略及趨勢座談會中指出,國發會評估前瞻基礎建設 1 年有 1100 億預算,有望在每年增加 3.5 ~ 4.5 萬個工作機會。但他提醒,政府不能只做前瞻,還需在法規上鬆綁以協助企業轉型,尤其是台灣企業占比達 6 成的服務業,該從過去的基本飯店業轉型為跨資訊科技業的新型態飯店。王健全指出,蔡英文政府雖然推出了 3 支箭政策,包括利率保持低檔、財政上推動前瞻基礎建設、 5+2 產業政策。但他表示,利率上未來可能得跟隨美國腳步,不太可能維持很久,而 5+2 產業政策為長期影響,短期內難以振興經濟;至於 8 年 8000 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平均 1 年雖有 1100 億元,國發會評估每年會多出約 3.5 - 4.5 萬個工作機會,看起來是一帖短期的萬靈藥,但恐怕其中 7 成還是基礎的軌道建設勞工,對另外 3 成的綠能、資安工程師等職缺可能有所挹注,但這支箭並非長遠之計,還是須回歸市場。王健全認為,台灣企業約 6 成為服務業,仍處於基本的人力、物力階段,當國外的亞馬遜、阿里巴巴、淘寶等推行跨平台、跨產業的新資訊服務業時,國內服務業相當危險,「政府必需先做法規鬆綁,才有利於業者去做相關的轉型,而不是綁定財團法人不得投資。不管是各飯店做資訊整合,或長照產業和 IOT 科技結合,都是未來的市場趨勢,不該受限。」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