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院工作小組 啟動脊柱裂胎兒治療新希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開放型脊柱裂是產前篩檢的重點項目,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多位醫師,日前於台兒診所組成跨院工作小組,希望能啟動國內開放型脊柱裂胎兒治療的工作。
開放型脊柱裂患者可能會有行動、解尿、排便、甚至智能上的障礙,過去因為沒有產前治療的可能,因此多數家長會選擇終止妊娠。但是根據最新的臨床研究,子宮內胎兒治療有可能緩解症狀,可以給家長另一個選擇,也可以給患者更好的預後。
提升產前治療能力 評估胎兒健康狀況
推動這個工作小組的台兒診所張東曜醫師表示,產前超音波診斷能力不斷提昇,很多過去在產後才能診斷的結構異常,現在已經可以在妊娠中期篩檢出來,因此,很希望產前治療的能力也能同步提昇,開放型脊柱裂就是一個例子,目前僅有歐美少數的醫院有這樣的治療團隊。此項技術由於可以減少神經暴露在羊水中的時間,大大降低下肢障礙及膀胱病變後遺症的風險。
封閉型脊柱裂初期症狀不明顯 家長易忽略
除此之外,封閉型的脊柱裂目前也有可能在產前診斷。雖然封閉型脊柱裂不需要胎兒治療,但由於出生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家長容易忽略,而錯過了治療的良機。因此,該工作小組擬和病友會組織合作,建立產前支持和通報系統,以期能在出生後早期診斷和治療。 
台灣脊柱兒守護協會理事長陳宏志說,台灣多數的脊柱兒,通常一開始都只是膀胱、腎臟或下肢出了問題,個別求診,最後才被診斷出其實是脊柱裂的問題,但這些在症狀出現後才就醫被診斷的案例,通常都已經留下無法根治的後遺症了。
三、四歲還須包尿布 恐是封閉型脊柱裂
馬偕醫院小兒腎臟科醫師蔡政道表示,如果嬰幼兒長期有解尿、便秘問題,要懷疑可能有脊柱裂!很多開放型脊柱裂兒因症狀明顯,容易在出生時甚至產前檢查就被發現,但是封閉型的隱性脊柱裂可以因為沒有神經牽扯等症狀,到了三、四歲還必須包尿布,輾轉就醫才被確認診斷。
產前診斷提早評估治療配合觀察追蹤 也可以當健康寶寶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封閉型脊柱裂在產前檢查就能被發現。台北榮總神經外科醫師陳信宏說,封閉型的脊柱裂大多沒有合併智能發展問題或杵狀足等神經症狀。產前診斷的目的是出生後能及早進行評估及安排後續治療,和醫師配合觀察追蹤,也可以是健康寶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2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