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黑便又貧血 恐因小腸潰瘍出血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1位年近70歲的女士有長期貧血病史,最近排出大量黑便、暈倒,檢查結果發現血紅素過低,醫師懷疑是消化道出血導致貧血,最後進行單氣囊輔助小腸鏡檢查,終於診斷出小腸末端迴盲瓣處有潰瘍出血,為良性病灶。服用潰瘍藥物後,患者不再解黑便,血色素也逐漸回升到正常範圍。
傳統小腸鏡檢查面 僅能看到部份小腸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內科醫師吳政輝解釋,成人小腸長6至7公尺,長約1至1.8公尺的胃鏡或大腸鏡只檢查得到部分小腸,無法到達小腸深部。傳統檢查小腸的方式為推進式小腸鏡,最深僅到空腸近端,而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只看得到較大病灶,或檢查當下小腸大量出血時才能顯影。小腸疾病診斷及治療都困難,小腸膠囊內視鏡及氣囊輔助小腸鏡提升小腸影像檢查的應用。小腸膠囊內視鏡為內含攝影機的膠囊,患者吞服後,鏡頭會在胃腸道不斷拍攝,再透過影像檢查病變,雖然無痛、非侵入性、能完成全小腸觀察,卻無法反覆觀察病灶、無法切片取樣或即時治療。氣囊輔助小腸鏡 檢查同時兼治療相較膠囊內視鏡只能診斷,氣囊輔助小腸鏡檢查時如果發現病灶,可以反覆觀察、止血、切片取樣,或直接切除腫瘤與息肉。如需手術也可標記病灶,方便外科開刀醫師找尋。雖然小腸出血也只佔消化道出血原因5%左右,但當發生胃鏡與大腸鏡都無法確診的消化道病灶時,還是必須安排患者接受小腸鏡檢查。吳政輝醫師提醒,小腸疾病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或顏色改變、脂肪瀉、不明腹痛、吸收不良體重下降等,很容易與其他腸胃道疾病混淆。當胃鏡、大腸鏡、電腦斷層、核醫等檢查都無法確診時,兼具診斷及治療的氣囊輔助小腸鏡可說是診治小腸問題的利器,希望能造福小腸疾病患者,擺脫確診耗時的困境。(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8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