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風暴後 你吃下肚的食物真的安全了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還記得2011年塑化劑食安事件嗎?其揭露在市場化、營利為導向的食品產業中,很難避免各種為了降低成本、創造利潤所引發的問題,造成不良廠商在汙染的環境或低劣衛生條件下進行生產、使用過期原料,或改用便宜工業原料取代合法食品添加物。公共衛生促進協會(衛促會)呼籲,政府應每年提高國內整體食品安全經費及人力,並長期監測和掌握食品安全經費及人力的使用及配置。
食安問題層出不窮 公衛資源短缺是根源
面對食安問題,衛促會認為,台灣近十年公衛部門經費佔全國醫療保健支出比例毫無起色,且公共衛生人力佔衛生醫療人力過去幾十年來比例不升反降,「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據衛促會分析,以2011年全國保健支出為例,九千一百多億經費中僅有3.9%用在公衛,卻有94%用於醫療,形成「醫療巨人、公衛侏儒」的扭曲比例;進一步統計衛福部預算,僅有3%用於食品藥物管理,食品安全只佔食品藥物安全管理經費的三分之一,平均每一位國民、每年可分配到食品管理經費只有4元,是美國、英國的五分之一。
塑化劑藏危機 兒童健康成隱憂
食安問題面臨的不只是政府人力與經費的挑戰,正如聯合國對世界各國的食安呼籲,追求營利的大量製造與汙染,對全球環境與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後果,據2018年聯合國統計,人類每年製造90億噸塑膠僅9%被回收,塑料廢物料污染被認為已達到流行病的程度。
台灣學界針對塑化劑對民眾健康影響的研究,也證實塑化劑暴露對台灣男性不孕、女童性早熟等問題有顯著影響,但在目前高壓職場環境、眾多外食族群的台灣飲食環境中,改變並不容易;加上台灣過去「塑料王國」的產業美譽,如今已變成未來孩童潛藏的健康風險。
守護食安 衛促會籲政府訂3政策
為真正落實食安元年,衛促會呼籲,政府應訂出「扳轉重醫療,輕預防政策」的短、中、長期規劃;參考國際水平,逐年提高國內整體食品安全經費及人力,保障民眾健康,並長期監測和掌握食品安全經費及人力的使用及配置。以及,撥出更高比例的經費執行民眾衛生教育及賦權工作,以喚起全民對食品安全、日常中各種化學物質暴露的風險意識。
【延伸閱讀】用噴的「粉厲害」! 護理傷口新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