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進入紫禁城內拍攝的電影, 還原了最真實的慈禧和清王朝,光群演就動員1.9萬名,至今無人超越!
11月26號,
義大利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去世了,
你或許對他很陌生,
但你一定聽過一部叫《末代皇帝》的電影。
Advertisements
1987年,《末代皇帝》在中國上映,
豆瓣8.9,五星好評10w+。
作為第一部進入紫禁城內拍攝的劇情片,
Advertisements 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電影,
《末代皇帝》一舉獲得了奧斯卡9項大獎,
成就了電影史上的一段傳奇。
1984年,貝托魯奇第一次來中國,
之後,他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國家。
並開始為《末代皇帝》的拍攝做準備。
1986年,他再次來到中國。
欣悅地感受著中國的變化:
看到人民的臉上有了燦爛的笑容,
也看到了中國正在開放。
Advertisements 《末代皇帝》的陣容,
彙集了當時華語影壇最頂級的配置,
男主尊龍(飾溥儀),是唯一一位
兩次提名美國金球獎的華裔演員。
女主陳沖(飾婉容),
不僅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明星,
更是後來的奧斯卡金像獎評委。
Advertisements 電影講述了,
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一生。
從清末的一個兒童到戰犯,
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公民。
他的一生,
見證了百年的風雲巨變。
Advertisements 1950年,
溥儀從蘇聯被押送回中國等待審判。
幾個戰犯看到他,
不自覺地上前參拜,大呼皇上。
而溥儀則慌忙地躲進了燒水房。
溥儀大概覺得此去凶多吉少,
企圖割腕自殺,
並回想起了40年前的往事。
小皇帝一日日長大,
被嬌生慣養百般呵護,
周圍的人只告訴他,
他是皇帝,
他叫萬歲,
他想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去做。
但凡皇帝路過,
人們都會低下頭。
Advertisements
他也從沒有見過其他小孩,
終日陪伴他的只有奶娘。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
滿清王朝覆滅,
Advertisements 溥儀被廢除,
變成了紫禁城內的皇上,
他的疆土也只剩下從小玩耍的宮殿,
然而對這一切,
溥儀毫不知情。
年幼的溥儀,
經歷的這種尊貴一點點縮水。
當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
胞弟賭氣告訴他:
你再也不是皇帝了,
現在有一個新皇帝。
溥儀發怒,
質問周圍的人,
太監們安撫著小皇帝,
聽他的命令,
喝下了墨水,
證明了小皇帝的權威。
胞弟又拉著他去城牆,
當溥儀親眼看到嶄新的大總統,
他才意識到,大家都在騙他。
他散開自己的辮子,
質問他的大臣和師父:
「我還是皇帝嗎?」
在影片里,演員的服飾,
是建立在導演細緻的考據基礎之上,
如果追查起來,
可能比現在許多清宮戲真實得多。
人物轉變的各個階段,
都有不同的色調與光影,
表現了導演想要傳達的情緒,
與劇中人物的心情。
1915年,中國陷入軍閥混亂時代,
英國教師庄士敦首批入宮,
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他養了一隻老鼠,貼身帶著,
不慎被庄士敦發現。
溥儀讓老師不要告訴別人,
於是小老鼠成為了兩人的小秘密。
皇帝越長越大,
想要離開紫禁城的想法也愈發旺盛。
他騎著自行車穿過了虹橋,
又過大殿走向宮門,
可大門被緊緊地關著,
溥儀敲門卻無人應答,
他將自己的老鼠重重地摔向大門。
紫禁城的一道宮門,
限制了他全部的自由,
也封閉了他所有的門。
到了該結婚的年紀,
他希望自己的皇后是個懂外語,
會跳舞的時髦女性,
但配偶是指定的,
婉容就是。
1924年,
溥儀已經完全是西式打扮,
他正和婉蓉打著網球,
民國的士兵卻闖了進來,
迫令溥儀遷出紫禁城。
這是溥儀在三歲之後,
第一次離開宮城,
庄士敦老師,
為他安排了英國大使館的庇護,
但是在新內務總管鄭孝旭的引薦下,
溥儀接受了日本人的幫助。
他企圖利用日本人,
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
建立自己的國家。
可他已經年近40,
依然不會自理生活,
系鞋帶都要靠以前的宮女協助。
那一刻,他終於發現
自己只是傀儡皇帝,毫無權力。
1945年8月,
日本無條件投降,
溥儀出逃之際,
看到了闊別已久的妻子婉容,
結果,他出逃未遂,
在長春機場被蘇軍俘獲,
被關押了整整十年。
1959年53歲的溥儀被特赦,
他憑藉在監獄里學成的手藝,
成為了一名花匠。
八年後,
溥儀又一次來到了故宮,
這裡已經沒有遊人,
他獨自登上太和殿,
故宮管理員的兒子上前制止。
溥儀說,
我才是中國的皇帝。
為了證明這一點,
他從龍椅下掏出了50年前的小籠子,
小孩打開看,不知為何,
竟然有一隻蛐蛐從籠子里爬了出來,
而溥儀已經不見……
之後的每天,
都會有許多人來參觀太和殿,
幾乎每個導遊都會介紹這是太和殿。
在這裡登基的最後一位皇帝,
是愛新覺羅·溥儀。
出於對大師的尊敬,
以及國際上的友好,
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
沒有對電影內容做出任何限制,
而且排除萬難來保證電影的拍攝,
保護文物的護欄都被移除。
如果要用一個詞,
來形容對《末代皇帝》的第一印象的話,
那個詞,應該是「
宏大」。
從1908年慈禧駕崩,
到1967年溥儀去世,
期間經歷了辛亥革命、
北伐、偽滿、抗戰、新中國的成立。
而從影片的拍攝來看,
導演以義大利歌劇式的絢麗誇張,
鋪排出中國宮廷一連串繁複豪華的場面。
放在今天,任何一部宮廷戲
都不能達到此水準!
電影全篇共計使用了
19000名群眾演員,
其中發動了2000多名志願者剃光腦袋,
去演旗人。
但是影片又以大見小,
宏大的場景只是為了把溥儀,
從一個普通孩童推上至高無上的寶座,
而後又隨著成長跌落回普通人。
這種宏大並非目的,
而是一個工具,
是為了對末代皇帝的歷程進行探索。
可以說,影片將生活的真實性,
與宏偉的場景結合了起來,
而又不完全拘泥於歷史事實。
慈禧的卧室里,
一尊尊佛像和佇立一側的太監,
以及那隻活了半個世紀的蟈蟈,
都有
極豐富的象徵內涵。
整部電影,
導演運用色調光影和攝影角度,
跟隨主角內心世界的切換而改變。
時而朦朧,時而壓抑,
時而光明,時而灰暗,
時而夢幻,時而真實。
鏡頭語言非常考究。
宮廷是一座陰森又豪華的監獄,
蟈蟈雖渺小,
卻具有生命力,
它是歷史的見證人,
目擊了一個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
見證了一個國家的動蕩飄搖,
就像是溥儀。
最後,溥儀把它放了出來,
也是放出了牢籠中的自己。
而對於導演貝托魯奇,
誰會能想到,
中國最深刻的宮廷戲,
竟會出自一個外國的天才導演之手。
貝托魯奇的一生,
執導過很多作品,
像讓人臉紅的《戲夢巴黎》,
像情慾瀰漫的《巴黎最後的探戈》,
但只有《末代皇帝》,
深深地留在了中國觀眾的心中,
並啟蒙了中國電影的蒙昧。
通往天堂的路也許很黑很長,
但大師的作品永遠明亮。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