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的人口其實早已超過原住民了?!其實,我們身邊很多外國人,而他們的故事居然如此辛酸...
邀請過許多外國沙發客來到我們學校之後,也開始收到來自臺灣各地學校的邀約,許多老師們其實也希望能讓外國旅人進到他們學校,與學生互動。 許多老師會說:「我們這邊根本沒有外國人。」但其實我們身邊很多外國人。 通常沙發客們到了學校後,我們會看每個人的情況,請他們介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國家,或是自身的旅行經驗。某次,來自烏克蘭的Anna和Bogdan向同學介紹他們在世界各地搭便車的故事,他們已經旅行過五、六十個國家了。 「你們有沒有特別想聽哪個國家的故事?我們可以介紹。」他們問。 一陣靜默之後,臺下有一個小女生緩緩地舉起手說:「請問你們有去過越南嗎?我想聽越南的故事。」 他們聽到後稍微愣了一下:「我們有去過越南,不過......為什麼妳會問越南?」他原本預期學生會問一些歐洲或南美洲之類的國家,結果是個離臺灣很近的國家。 「因為她媽媽是越南人啦。」隔壁的同學幫她答話。 女學生後來說,她媽媽雖然是越南人,但她從小到大都沒有聽媽媽講過越南的事。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她媽媽雖然是越南人,但她從小到大都沒有聽媽媽講過越南的事... 我忘了Bogdan後來到底說了什麼故事,只記得我當下蠻難過的。為什麼必須讓一個完全陌生的外國人來向學生介紹她母親的家鄉? 結束之後,我向Anna和Bogdan說明,他們才了解原來臺灣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媽媽們。如果他們和一般外國觀光客一樣,只拜訪大城市,絕對不會感受到這個現象。 在臺灣,當我們談到「外國人」的時候,我們腦海中浮現的不會是越南人或菲律賓人的臉孔。當我們向外國人介紹臺灣時,會提到臺灣最早的原住民、清朝時搬來的閩南人、客家人,以及隨着國共內戰來到臺灣的外省人,但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些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而且許多臺灣人不知道,新住民的人口數其實早已超過原住民了。 在人口逐漸老化、青壯人口外流的鄉下,留在當地努力耕耘、支撐當地的,大多數就是這些長年住在臺灣、卻很難被當成臺灣人的新移民。 當臺灣人和歐美人士結婚,我們會非常高興地認為混血寶寶很可愛,小孩子很幸運,將來英文可以講得很好,甚至可能還會講德語或法語。但臺灣人與東南亞的外籍人士結婚時,人們卻常常質疑他們的家庭教育,或擔心孩子的語言發展;許多外籍家長不被鼓勵介紹自己的家鄉,甚至被禁止教自己的母語,因為大人們擔心小孩可能因此學不好國語、臺語或英語。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許多外籍家長不被鼓勵介紹自己的家鄉,甚至被禁止教自己的母語,因為大人們擔心小孩可能因此學不好國語、臺語或英語。 「在韓國也是這樣子,有非常、非常多的越南女生嫁到韓國。」來自韓國的秀蘭也提到類似的事情。 我個人其實非常希望有機會讓來自越南、菲律賓或是泰國的沙發客,以旅人的身分來到學校與學生們分享,但現階段而言,這沒有想像中容易,多數能到學校的沙發客以歐美旅人居多,不是因為東南亞的旅人少─近年有非常多來自東南亞的觀光客─但他們在臺灣停留的時間往往較短,比較沒有辦法花好幾個禮拜、甚至一個月的時間旅行,光是幾個大城市、大景點就跑不完了,更不用說來到學校。 的確,沙發客來上課計畫還是會以邀請旅人為主,但在計畫之外,我也期待有興趣邀請外國沙發客的學校,可以先試着問問附近能接觸的到的外籍配偶或是移工,也許他們會嚇到,一時間不知道可以分享什麼,但我相信,當他們發現我們是真的想了解的時候,一定有人心中也是期盼著能夠分享的。 「在德國,人們不會因為你父母是外國人就覺得你多特別或多了不起,同時,小孩也不會因為父母是移民而對自己的出身難以啟齒。」我想到一位德國朋友這麼描述德國。
本文節錄:【沙發客來上課:把世界帶進教室】一書/時報出版 作者/楊宗翰 成大環境工程系暨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畢業。 曾經用搭便車、睡沙發、打工換宿的方式在臺灣及歐洲旅行,不斷與陌生人對話,漸漸認識自己。大四到了克羅地亞當交換學生,認識當地一群佔領空屋的無政府主義者,在他們的帶領下,見識到了現代社會的浪費,開始思考金錢及交易以外的生活方式。 大學畢業後,在大埤國中當替代役的期間,開始了沙發客來上課計畫,邀請世界各國的外國旅人到學校來和學生分享。 2015年退伍後,用兩年的時間在臺灣環島旅行,將沙發客來上課計畫拓展到臺灣各地學校及單位,同時,蒐集臺灣本地的故事及技能,預備到世界各國去分享。現為空屋筆記部落格格主、沙發客來上課計畫負責人、新夢See More協會講師。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