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蛋煮到「綠綠的」有毒? 真相是這樣

▲網傳茶葉蛋灰綠色區塊是有毒物質,食藥署出面闢謠。(圖為示意照片) 大 中 小 啥咪、超商國民銅板美食茶葉蛋竟藏有毒物質?網路流傳,用茶葉煮蛋會有化合物與鐵結合,產生有毒物質,形成「灰綠色」區塊,不過,食藥署今(17)日特地在食藥闢謠專區發文澄清,要大家安啦,因為白煮蛋或茶葉蛋煮久後,在蛋黃和蛋白交界處出現的這深黃綠色物質,屬正常現象,不影響食用安全。食藥署指出,一般白煮蛋或茶葉蛋一經久煮之後,在蛋黃和蛋白交界處,常會出現深黃綠色物質,但是其成分以硫化鐵為主,這是雞蛋裡的鐵和硫化氫交互作用,屬於正常現象,不會影響食蛋的安全。尤其,食藥署強調,一般而言,茶葉蛋中的硫化鐵含量不致於太高,因此不會產生毒性問題。食藥署解釋,由於雞蛋較一般的魚肉類含有較多的含硫胺基酸,加上熬煮時間較長、滷汁中的含氧量低、蛋中的鐵離子含量高等因素,都可能會促進硫化氫的產生。食藥署提醒消費者,選購雞蛋時,應注意檢視外觀,避免買到臭蛋、發霉蛋、裂紋蛋、散黃蛋或粘殼蛋,購買回家也要妥適儲存並儘快食用,食用前應完全加熱煮熟。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