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進補看體質 早睡晚起避免受寒

▲冬令進補,民眾最愛羊肉爐。(圖/記者鄧富珍攝) 大 中 小 在農曆春節,民眾喜歡全家大小一起吃薑母鴨、麻油雞,團圓兼進補,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提醒民眾,這對體質虛寒者比較合適,燥熱體質者可要斟酌,他也建議冬天天氣冷時儘量要「早睡晚起」,尤其是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張煒東說,今年冬天至今的情況不同於往年,沒有冷氣團來襲時氣溫頗高,冷氣團發威時在一兩天內溫度就驟降一、二十度,所以,進補的次數要少,甚至進補時的中藥材的量也要比往年少,以免天氣回暖時因為進補過頭而有火氣大的情況出現。張煒東表示,冬季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補,一般常見的冬令進補有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十全大補湯等,這些都屬於溫熱的補法,最適合體質虛寒、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的人,溫熱的藥物可以改善體質虛寒的現象,讓人舒服的過完冬天。但是體質燥熱的人就不適合,若硬是要進補就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口唇破、牙齦腫痛、流鼻血及失眠等火氣大的症狀。一般而言,燥熱體質者,臉上較易冒出痘痘,加上火氣較旺,也容易破嘴,頭皮屑較多,心情煩燥,也容易便祕。虛寒體質者則血液循環較差,容易手腳冰冷,大便較軟,臉色容易蒼白。張煒東指出,腸胃功能差的人,在進補時要適量,因為有些中藥較滋膩難消化,而且藥膳中含有大量的肉類和油脂,對於腸胃較差的人,可能會有胃腸悶脹、難消化的現象。另外,正好感冒或發炎的人也不適宜進補,否則會出現咽喉痛或口乾舌燥等讓感冒症狀加重的狀況。患有高血壓、痛風、高血脂、肝硬化等慢性病者也不適合進補,若想進補就應避免吃到動物內臟或過多的肉類,並且只能少量進補。尤其是高血壓的人,不可吃太溫補中藥,並要注意鹽分的攝取,以免血壓升高。在飲食上,可多選用入腎的食材,如羊肉、核桃、黑芝麻等。所謂的「早睡晚起」?張煒東說,這指的是,冬天早上要等氣溫較高時再起床,起床也不要馬上下床,可以在床邊活動,等身體暖和後再下床,穿著也是採取洋蔥式穿法,還要記得頭部與腳部的保暖,如此可避免受風寒而感冒。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