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風俗/古人過年真講究!傳統年俗中的祈福與禁忌

年夜飯。原創手繪圖出自《國民過節手冊》,上海博物館(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大 中 小 年,是一場時間更新的過渡儀式。告別舊歲,邁入新年,新的一個四季輪回的時間重新獲得,而人的生命也將進入一段新的旅程。俗話裡把『年』稱為『年關』,難免透露出這樣的意思:過年過年,其實並非一個那麼容易通過的時間閾限。根據澎湃新聞網報導,中國的年俗很豐富,其中也有不少禁忌,需要人們恭謹地去對待和實踐。老人們會說:『過年是一天天做過去的』。而以下這則『過年指南』,就是帶你細數過年那些事兒,教你如何把『年』一天天做過去。除夕:辭舊,除祟,燈長明古人的『年』,比我們現在的『年』更像一個需要謹慎處置的時間關口。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周秦時期,人們在新年的前一天,會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癆之鬼』,以保來年的平安健康,稱為『逐除』,於是這一天的晚上(夕)就被稱為『除夕』。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其中這樣說:『晚歲相與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所以,所謂『除夕』,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它的核心詞語是『辭舊』和『除祟』。祟(suì),即鬼怪妖邪。除夕的日間就要開始做那些『除舊生新』的工作了:家裡要去塵穢,淨庭戶;大人小孩依次沐浴,叫做『洗年殘』;還有『換門神,掛鍾尷,釘桃符,貼春牌』,也就是說門聯、年畫、福字之類都要換成新的;家中若有病人,吃剩的藥渣需丟出去,稱為『丟百病』。到了晚上大家團坐一起吃年夜飯,則更側重吉祥的意味。北方人的必備食品是餃子,寓意新年與舊年交替的『更歲交子』。南方人則吃春捲、年糕之類,年糕的寓意是『年年高』。還有一些吉祥食品如『年年有餘』的魚,『恭喜發財』的髮菜,以及荸薺因為形狀長得像元寶,也頗受江浙一帶人們的喜愛。
貼倒福、門聯、年畫。原創手繪圖出處同上。吃完年夜飯後的『守歲』,並非乾坐著,還有一些有趣的活動可供消遣。比如北方地區流行的『踩歲』,是將芝麻秸灑在庭院等行走之處,讓孩子們將其踩碎,劈啪作響,周圍的鬼怪就被嚇跑了。『踩歲』,其實是『踩祟』。同樣的,壓歲錢的『壓歲』,其實也是『壓祟』,在使用銅錢的時代,壓歲錢要用棕繩穿線,編作龍形,放在孩子的床腳。關於除夕夜,有一點需要注意:守夜的燈火要徹夜長明。民諺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以光明來驅除邪祟,就是最佳的方式啊!
踩歲。原創手繪圖出處同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