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忠: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這些都是軍事熱興起的重要節點
有人問我「軍事熱」到底是怎樣興起來的,我沒有做過詳細考證,但憑著自己幾十年的工作經驗來判斷,大致經歷了這麼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之前。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的歷史相當長,最遠可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此間,世界及中國都發生了數千次大規模戰爭,武器裝備也從冷兵器、熱兵器發展到核武器和信息化武器,裝備、戰爭和戰略都發生了一系列根本的革命性變化。
但是,回顧這些歷史,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那麼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儘管有那麼多令人激動的時刻和重大變革,但關於武器裝備、戰爭、軍事方面的文章、圖片、圖書卻少得可憐,撰稿的作者基本上局限於專職研究人員,業餘作者極少,即便是有些人對兵器、作戰感興趣,也只是喜歡閱讀、收藏和供聊天吹牛時有點談資而已。國家為了進行科學普及,曾撥專款長期資助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讀物,其中堅持下來的有《兵器知識》、《艦船知識》和《航空知識》等雜誌。在報紙方面,可能只有《解放軍報》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但在此之前的軍報並沒有開闢專刊、專欄專門刊載武器裝備的文章,只是在科技欄目中有所涉及,文章並不是很多。其他公開發行的報紙很少涉及軍事內容,更談不上介紹武器裝備這樣專門的知識。電視、廣播在此之前雖然有一些軍事方面的節目,但沒有專門介紹武器裝備的欄目,更沒有對正在進行中的重大事件和戰爭進行現場評述的節目。
第二階段,1991年海灣戰爭至1998年「沙漠驚雷」行動。1990年開始的海灣危機和1991年的海灣戰爭,歷時半年之久、數十個國家參加、真刀真槍地較量、陸、海、空三軍全面參戰,外加電子戰、航天偵察和核、生、化武器的威脅,使這場戰後以來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具有極大的神秘感,因此對軍事愛好者來說更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海灣戰爭期間,在新聞宣傳方面,一開始的幾天內,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基本上用較大篇幅進行了現況報道,但沒有對戰況進行軍事評述。一場突如其來的現代化戰爭,一下子打破了人們對戰爭、軍事的那種神秘感,人們期望透過各種媒體去了解和掌握現代化戰爭的特點和規律。雖然除在當天的少量新聞中有所披露外,老百姓基本上搞不清楚誰參戰了,打得怎麼樣,用什麼武器裝備作戰,戰爭中有哪些特點和規律,與二次世界大戰相比有哪些不同等等。海灣戰爭前後的那段時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熱鬧的一個轉型期,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車臣戰爭,波赫戰爭,華約集團分崩離析,美國出兵巴拿馬、索馬利亞和海地等等,這一系列戰爭和突發事件給軍事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品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從而吸引了大量軍事愛好者。
1992年,央視開辦了第一個訪談類軍事節目《軍事天地》,我在系列節目「三十六計古今談」節目中擔任主講,從此開始觸電,中國因此而開啟了訪談類電視節目的先河。
第三階段,1998年「沙漠驚雷」行動以後。1998年2月,美國糾集英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的數十艘艦船、數百架飛機雲集波斯灣,對伊拉克進行威脅和恐嚇,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當時,中央電視台第一次向戰爭發生的最前沿派出了一批勇敢而年輕的記者,他們是中國軍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是第一批戰地電視新聞記者。習慣於看轉播外國人拍攝的戰地新聞的中國觀眾,突然能夠看到海事衛星轉播的中央台記者的戰地採訪,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轟動。當時,中央台還準備了一個大舉措,就是伊拉克、美國、北京三地記者、專家、主持人現場直播,這在中國電視歷史上也是第一次,直播非常成功,我作為軍事專家進入中央電視台的直播室,這是中國新聞改革的一大步,反映了對專家學者的高度信任。中央電視台的這一系列大手筆、大運作,對各新聞媒體是一個巨大的促進。於是,關於危機、衝突和戰爭題材的報道、評論、武器裝備等一下子就火了起來,特別是到了19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之後,軍事題材報道的火爆程度達到歷史最高點。
這說明人們的關注點集中在重大事件、現代戰爭和國家安全問題上了。很快,一個空前的「軍事熱」迅速興起,各媒體異軍突起,許多軍事報刊、軍事雜誌開始創刊,老的一些報刊雜誌也開闢軍事專題、專版、專欄、副刊、周刊、特刊等,國防和軍事出版單位積極組織軍事圖書的出版,各省市電台、電視台紛紛效仿,也設置了軍事欄目……一時間,中國居然出現了「洛陽紙貴」的繁榮景象,無論是軍事類、時事政治類還是生活類、娛樂類媒體都開始炒作軍事題材。1999年,我的《話說國防》、《下一個目標是誰》、《誰能打贏下一場戰爭》三本書進入中國非小說類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
第四階段,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央視第一次開闢戰爭直播,我自始至終參加了戰爭直播,前後長達一個多月。伊拉克戰爭直播對於向全民普及軍事科技、武器裝備和現代戰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當時的收視率沒有統計,我估計至少在9-15之間(現在一般是0.1-0.8),這是難以想像的。
除電視直播外,網絡傳播也成為熱點。雖然1999年科索沃戰爭時就有了幾個門戶網站,但當時大部分還是英文介面,內容很少,受帶寬限制,我參加的幾次網絡直播評論幾乎都發生了崩潰狀況,用戶訪問太多,網絡過於擁擠。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網絡已經非常發達,許多軍事評論、博客都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進行分析。這段時間是媒體的「春秋戰國時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平面媒體、電視媒體、網絡媒體、聲音媒體等,大家各顯其能,平分秋色,都有自己固定的且十分繁榮的市場。
文章未完,點擊這裡閱讀全文! 來源:toutiao.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