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死就先埋」 臺三線上80歲老礦工說故事
▲80歲的黃日光追憶往昔在礦坑裡的歲月,是賭性命拚賺錢。(圖/新竹縣政府提供,2017.5.3) 大 中 小 自從客委會與新竹縣政府賣力推動「浪漫臺三線」後,這條內山公路沿線的故事,一個個被挖掘出來;住在關西鎮、現年80歲的黃日光,用「還沒死就先埋」道出礦工的悲情心聲。
▲老礦工黃日光模擬當年入礦坑時,要自己先用木頭支撐搭建逃生出口的無奈。(圖/新竹縣政府提供,2017.5.3)黃日光18歲就為了家計進入礦坑工作,在暗無天日的礦坑度過22年悠悠歲月,他用木頭搭起「ㄇ」字型的門,模擬當年入礦坑前,自己得先用木頭做支撐逃生口的無奈;他回憶當時工資從一天50元到2000元,在民國60年代,那算是很好的收入,他承認做礦工比較好賺,但那是要用生命去賭,他就曾經被活埋過一次,幸運被救出時,手已經遭石頭重壓而變形。
▲老礦工黃日光曾經被活埋過一次,幸運被救出時,手已經遭石頭重壓而變形。(圖/新竹縣政府提供,2017.5.3)黃老先生感嘆礦坑裡的錢好賺是好賺,但一不小心命都沒了,「辛苦錢啊!」走過時代的變遷,黃日光賭上性命,當礦工養活了家庭,讓孩子有所成就,「即便我只是一名礦工,但我相信我已經對自己這一生很負責了!」
▲關西鎮錦山里里長羅仕琦(右)發掘出老礦工黃日光(左)的故事。(圖/新竹縣政府提供,2017.5.3)關西錦山里里長羅仕琦表示,關西的煤礦與尖石煤源是同一個脈系,在光復初盛況時期,關西有13家採礦公司,有數百人從事採礦工作,養活許多家庭;礦工退休後,大部分從事務農工作,刻苦耐勞、勤奮的身影令人敬佩。未來,新竹縣「故事屋角」臺三線駐地工作站,將以「臺三線文藝復興運動計畫」的為主軸,深入瞭解臺三線沿線在地居民需求,結合在地人文脈絡、客家文史及凝聚社區共識,以見證臺三線歷史發展軌跡與產業興衰。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