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患者 大腸瘜肉風險高

▲台大醫院的研究也曾指出,40至49歲,抽菸並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發生大腸腺瘤的機率較高。(圖/公關照片) 大 中 小 一名有吸菸習慣的45歲男性,體型肥胖,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病史,卻並未服藥控制,平時也少運動、愛吃牛肉及香腸等食物,排便正常,無腹部不適或血便。但接受公司安排的健康檢查後,竟發現有3顆大腸瘜肉,其中1顆大於1公分,所幸經大腸鏡切除瘜肉後,證實均為腺瘤,尚未進展至大腸癌。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陳柏潤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不分年齡層,發生大腸腺瘤(瘜肉)的重要危險因子,其中以高三酸甘油酯症為最顯著的影響因素。台大醫院的研究也曾指出,40至49歲,抽菸並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發生大腸腺瘤的機率較高。大腸癌不論是在全世界或是在台灣,都是發生率和死亡率名列前茅的癌症,在台灣發生率更是逐年攀升,已高居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這與現代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陳柏潤醫師說明,愛吃燒烤、紅肉及加工肉品,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快速攀升的主因。過去研究指出,紅肉(豬、羊、牛)及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會提高大腸癌的發生率;而烹煮時用高溫烹調肉類,或將肉類以直火進行燒烤,也都會產生致癌物質。此外,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而將近四分之一的大腸癌,可能與活動量不足及無規律運動有關。大腸癌的形成過程大都是經由「腺瘤─癌序列」,以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並切除腺瘤,已被證實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可免費做1次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則須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中有約三分之一個案發現瘜肉,而有約3%個案發現有大腸癌。除了糞便潛血陽性者,還有一些無症狀的高風險族群需要特別注意,包括:年齡大於50歲、男性、目前或過去曾吸菸,以及一等親有大腸直腸癌者,若再加上肥胖,其罹患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的機會,更上升至11.5倍。陳柏潤醫師提醒,具有上述1個以上危險因子的民眾,建議向胃腸科醫師諮詢,評估是否應接受大腸鏡檢查。他並指出,經大腸鏡發現瘜肉,若非侵犯性癌症,大都可用內視鏡切除而不需開刀,並定期追蹤大腸鏡,就能預防絕大多數大腸癌的發生了。【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