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犬安樂死  單身男病態性哀慟暴瘦10公斤

▲精神科醫師提供,一般民眾會因寵物的可愛、具療癒效果而飼養、陪伴,但比較少關注寵物死亡對飼主可能引發的悲傷哀慟反應。(圖/記者黃村杉攝)。 大 中 小 痛失愛犬、愛貓,當心走不出哀慟。精神科門診就有一名35歲單身男子,不捨養了5、6年的柴犬出車禍全身癱瘓,不得已決定安樂死,事後卻自認是害死愛犬的劊子手,重度憂鬱,暴瘦10公斤,甚至有試圖自殺的意念,被家人帶往就醫,確診為「病態性哀慟」。精神科醫師觀察,視毛小孩為至親,類似求診個案近年已多快3成。收治男子的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男子個性原本即神經質,長達3個月來,常無故情緒低落、不自主哭泣,也不願意出門,不時盯著愛犬生前拍攝的照片,並出現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甚至有自殺意念,經確診為「病態性哀慟」合併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台灣少子化,不少人都把毛小孩視為至親、家人,楊聰財門診觀察發現,近年因為痛失寵物而引發心理危機的求診個案數,已陸續增加2至3成。楊聰財說,心愛的寵物過世,對感情投入太深的飼主而言,等級如同親密家族成員或配偶死亡,因此出現哀慟反應是正常且必經的過程,不過,一般人都可以在3個月內逐漸恢復。不過,楊聰財提醒,包括神經質性格、情緒易起伏不定、情緒負面者,以及平常過度溺愛寵物,照顧寵物無微不至,比親人還疼的人,一旦面臨寵物過世的衝擊,是陷入「病態性哀慟」的高危險群。楊聰財強調,飼主應有生離死別的心理準備,一般哀慟反應只要在身邊親友傾聽陪伴、同理支持下,或藉葬禮等儀式,大多都能順利度過,但如果持續3個月以上走不出哀傷、負面情緒,甚至有睡眠、食慾障礙,影響正常生活、工作時,就該尋求專業諮商輔導。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