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中國大陸無情打壓 海軍籌獲潛艦困難重重
▲中華民國海軍海龍號潛艦。(資料圖/記者呂炯昌攝影)。 大 中 小 海軍13日將在台北軍史館辦理「深海殺手-潛艦部隊發展史蹟特展」,呈現潛艦部隊發展歷程,更驗證在中國大陸阻撓下,海軍籌獲潛艦有多困難。由於兩次大戰期間美國與德國潛艦部隊立下不少戰功,因此政府遷台後開始研擬建立潛艦部隊,初期先由小型潛艇開始。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於1960年購過管道向義大利COS.MO.S公司購買了4艘可供2人乘坐之潛爆艇,並仿造了三艘同型小艇成立「海昌艇隊」。然而這種「特攻」水下小艇由於無法長距離航行,作戰時需先以運輸艦運抵攻擊目標附近再釋放,因此戰場效用不大,本艇隊最後於1970年併入海軍水中爆破大隊,改稱海昌中隊。由於裝備老化等因素,「海昌艇隊」最後於1973年解散。1963年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再向義大利廠商訂造兩艘SX-404型袖珍潛艇,此案被稱為「武昌計畫」,為我國海軍第一代潛艦「S-1海蛟號」與「S-2 海龍號」。不過,這2艘1969年成軍的迷你潛艦本身並未裝備魚雷,而是透過潛水員使用水雷對敵方船隻與設備進行攻擊。由於本級艇設計不良,且適航力不佳,因此在服役過程中從未離開過台灣近海,並於1973年除役。1970年代開始,海軍改向美國爭取購買潛艦。1971年美國同意以有償軍援方式提供2艘柴電潛艦給海軍,以強化海軍反潛訓練之能,也就是現在服役至今的70多歲骨董級海獅號(SS-791)與海豹號(SS-792)。這2艘二戰末期服役潛艦在轉交中華民國海軍之後仍保有魚雷發射能力,但由於美國政府並未出售潛艦用魚雷,因此僅具備攜帶水雷作戰能力。為了化解潛艦造船公司的財務危機,荷蘭政府在1981年通過售台劍龍級潛艦,也就是現役的海龍與海虎號潛艦。據傳荷蘭政府原本想透過此軍購案再多販售5艘潛艦給台灣,但是由於海軍過去為操作過荷蘭製船艦,因此態度保留,最後並未續購。2001年小布希政府宣布出售台灣8艘柴電動力潛艦,但是由於美國造船廠只生產核子動力潛艦,有能力生產潛艦的其它國家礙於北京壓力,不願出售潛艦或轉移技術給台灣,因此外購潛艦至今仍無下聞。隨著外購潛艦困難,海軍轉向「潛艦國造」,一方面不放棄外購潛艦,另一方面爭取國外技術合作,生產潛艦。考量到潛艦可長時航行、滿足偵蒐、獨立作戰,及適於台海周邊海域的任務需求,海軍計劃建造1200到3000噸級的潛艦。
▲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葉釋國際有限公司展出350噸級的迷你潛艦的解剖模型。(圖/公關照片 )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