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解放軍正打破島鏈心結 遠洋部署將常態化

美媒稱解放軍正打破島鏈心結,遠洋部署將常態化。 大 中 小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19日刊發伊萊·黃的文章《中國的大海軍計劃:北京想要如何掙脫『島鏈』》稱,2016年12月25日,解放軍海軍首次派遼寧艦航艦編隊突破第一島鏈。根據環球網報導,今年3月2日,解放軍空軍的戰鬥機、轟炸機和預警機飛越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與解放軍海軍的遠海訓練編隊(包括導彈驅逐艦『長沙』號、『海口』號和補給艦『駱馬湖』號在內)進行聯合演習。解放軍的海軍演習不僅僅是政治性的演習以及對美國的警示,還是未來解放軍海軍常態化活動的一個基礎。中國大陸的海上戰略顯然正在突破傳統的『島鏈』界限,後者在過去一直限制了解放軍海軍的行動和發展。『島鏈』最早是來自美國的戰略概念,後來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採用,表示要確立第一島鏈內的制海權,作為上世紀80年代海軍進行現代化改革的首要目標。雖然西方媒體報導和分析關注的是遼寧艦突破第一島鏈,但中國大陸軍事媒體選擇不再強調『島鏈』概念。2017年1月5日,《解放軍報》發表評論文章稱,所謂的『島鏈』障礙不過是解放軍海軍自己的一個心理門檻。中方媒體的這一反應非常重要,其傳達的信號說明了中國大陸海軍未來的意圖。它明確指出,中國大陸海上力量發展面臨的最大障礙不是地緣政治環境或者說能力不夠,而是圍繞著『島鏈』所產生的心理桎梏,後者已經成為解放軍海軍設計全面海上戰略所面臨的一個障礙。這種無形的心理障礙阻止了中國大陸發展真正的海上力量。關於第一島鏈的重要性,解放軍海軍的內部辯論近來有所增加。2013年1月,遼寧艦政委梅文表示,所謂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不應是束縛海軍發展的『鎖鏈』,而應是走向遠海大洋的『航標』。這鼓勵了解放軍改變對島鏈的看法。2014年2月7日,解放軍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在《解放軍報》上刊文說,解放軍海軍應該改變戰略思維,不要被島鏈的存在所束縛。這將使中國大陸關注的重點從島鏈限制轉變為發展深海海軍。假如中國大陸正在打破這種島鏈障礙,那麼可以預料在不遠的未來,遠征部署將成為解放軍海軍的常態化活動。這需要解放軍其他部門為其提供更多的行動支援。在這種背景下,3月2日的遠海聯合演習表明,中國大陸的東部戰區旨在加強部隊投射能力,在大陸之外的地區獲得空中優勢,以支援海軍行動。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