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有片】打到40歲的夢 聽恰恰自己說
打中華職棒邁入第17個年頭,今年對「恰恰」彭政閔特別有意義。與中信兄弟簽下「2+4」複數年合約,薪資總額3600萬;又將代表中華職棒聯隊,以隊長身分在2月28日及3月1日,與經典賽日本國家隊打2場交流試合。新合約與新身分,聽聽彭政閔跟《蘋果體育》細說從頭。38歲的彭政閔,曾在2015年時許下生日願望:「希望能打到40歲。」若完成這份2年的球員合約,就滿40歲,也完成打職棒到40歲的心願。
連續12年人氣王 回應球迷繼續拼戰連續12年,彭政閔都是中華職棒明星賽人氣王,球迷的支持,是他繼續打下去的動力。彭政閔說:「球迷的支持我都有看到,感動是難免的,這也是一個動力,有這麼多球迷希望我繼續在場上打球,這也成為我堅持的目標。覺得目前自己能力還可以,會盡量展現我自己的能力,讓更多球迷來看我表現。」今年首度到美國自主訓練,學習打擊技巧,彭政閔認為狀況還行,但需要時間再調整。雖然簽2年複數年球員合約,中信球團也表示,球員合約是可以展延。彭政閔說:「很多紀錄都想去完成,其實還是急不得,我現在覺得盡力去做,因為也不能去想太多,這2年能打到什麼成績就盡力去做,其餘我就不再去多想了。」 接受中華職棒聯盟會長吳志揚任命為中職聯隊隊長,與經典賽日本隊打2場交流試合,是自2013年經典賽後,彭政閔再參與國際賽,他卻說:「沒什麼時間考慮太多,所以就這樣去打吧。我覺得這不算國際賽,就是一個交流賽,延續之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交流賽。」彭政閔國際賽經驗豐富,進入職棒後更是台灣隊不動班底,他坦言:「打國際賽真的很累,當時又有太多國際賽,打完國際賽後回來都不想碰棒球,甚至像陽建福還去看心理醫生,生理、心理都很疲憊。」正因為豐富的國際賽經歷,才讓彭政閔棒球生涯更精采,他說:「回憶真的太多了,像03年的又是高志綱(笑)、04雅典(奧運)、08八搶三(奧運資格賽),或是北京奧運,13年的經典賽,很多比賽都值得紀念回憶。」
台灣隊組訓鬧雙胞 球員被動接受無奈 本屆經典賽,中華職棒聯盟跟全國棒球協會都要搶台灣隊組訓主導權,導致中華職棒不支援經典賽,中職4球團有3支派球員出賽,Lamigo桃猿完全抵制。彭政閔說:「我覺得問題太多、太多年都沒有解決,只能期待有能力的主事者來解決問題,或許總統能不能決定什麼事情吧?球員就只能把球打好,也沒有其餘的能力來面對。」彭政閔道出了球員只有被動接受、沒有主動建議的無奈。 彭政閔強調:「畢竟國家隊是代表國家,也是一種榮譽,為什麼我們以前一直記得威廉波特,因為當時除了紀政、楊傳廣之外,就是棒球能讓國外知道,台灣的棒球打得很好,這就是台灣精神。為了國家的榮耀,希望真正有能力的主事者,來真正改變問題。」曾經擔任職棒工會會長,也是中華職棒第1位曾經2度行使自由球員權利的球員。中華職棒是否仍有待改進的?而球員生涯賞味期即將結束,彭政閔自然有很多很多的想法。 去年球季結束,彭政閔再度行使自由球員權利,他曾說:「是為了凸顯制度的不合理。」現在與中信簽下2年合約,是否滿意制度的改變,彭政閔苦笑說:「嗯…規章不是之後也有改嗎?雖然我用不到,中華職棒這兩任會長都很努力做一些改革問題。」 雖然中職規章每次的調整都不大,彭政閔說:「但我覺得至少都有做,因為我覺得我們停滯太久了。可能職棒10年前20年,有太多規章規則需要改,停滯很久了,至少有在改變,都是值得鼓勵的方向。」
曾任球員工會會長 鴿派作風首重溝通曾擔任球員工會會長,又想凸顯制度面問題,彭政閔是鴿派的溫和風格,一直不是強硬的鷹派,就是與球團、球員充分溝通,試圖取得勞資雙方的平衡。彭政閔說:「我相信在每一個職棒殿堂,都還有改進的空間,就算一年進步一項事情,都是可以為未來改變很多,我覺得中職有在向前走,但還是需要時間。」 彭政閔說:「很多事情我都覺得需要改進,但我覺得急不得,出錢的是4支球團,也是要讓他們慢慢去接受。我知道再怎樣的工作崗位職位,都不會得到勞資平等,能夠拉近平等,這是球員工會會去努力的方向,也是聯盟能夠自己獨立,讓整個環境去做平等的判定,這是聯盟最需要做的東西。」
首度赴美自主訓練 效法葉君璋教頭路今年初赴美國自主訓練,算是開啟學習的大門,中信兄弟規劃的4年教練合約,也附帶國外教練培訓經費。選擇出國學習,富邦悍將總教練葉君璋的影響很大。彭政閔說:「聽到葉君璋他們講一些問題之後,在國外可以學到滿多不一樣的東西,也可以多長一些知識,可以對自己對未來都有幫助。」台灣棒壇需要的,就是這群未來教練人才的自我覺醒。 回首16年職業生涯,彭政閔不免有些些遺憾,若能早點有機會出國學習,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職業生涯。彭政閔苦笑說:「當然有可能,但年輕一點的時候,自己的經濟能力也有限,沒辦法做太多的事情,當時又太多國際賽了,我覺得這些都有影響到為什麼沒去國外做訓練。」 台灣巨砲陳金鋒去年自中華職棒退役,張泰山去年赴日打完獨立聯盟但重返中職機會渺茫,彭政閔說:「從小到大,當球員也當了20、30年,脫離球員生活,就是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我自己的想法是,退休後盡量去學東西,之後再看看怎麼幫助這個環境。」(王翊亘/屏東報導) 本文由《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