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人較長壽 「小確幸」效果勝功成名就
▲最具影響力的新聞,都在NOWnews今日新聞。(圖/NOWnews) 大 中 小 研究顯示,快樂的人比較健康、長壽,但什麼樣的快樂程度才有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認為,費盡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強烈快樂,像是拚命考上好學校、升職加薪等,反而和健康長壽的相關較低,真正有益於健康和長壽的快樂是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愉悅感「小確幸」。想長壽?董氏基金會引用2016年12月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經常對生活感到愉悅者,死亡風險越低,提醒民眾,想要活的健康長壽就要享受生活。該項研究共針對9365名、平均年齡63歲的成人為對象,自2002年到2006年間,每2年以問卷測量參與者的生活愉悅度,共進行3次,結果顯示,在生活中擁有較少高度愉悅經驗者的死亡率較高。林家興表示,這篇研究的結果「快樂的人比較健康、長壽」與一般人的認知相符,但他認為強烈快樂不如生活中的小確幸,民眾可以常做的愉悅活動,不需要特別的經費預算及長時間計畫,幫自己泡一杯喜歡的茶或咖啡、製作一個祝福朋友的小蛋糕或小卡片,甚至只是晨間的散步或午後的小睡等就有益。在快樂的感受上,心理健康者與憂鬱的人有明顯的不同,林家興說,健康者比較會從事讓自己愉悅的活動,自然心情和感受可以維持在比較好的狀態,相反的,憂鬱的人較少從事讓自己愉悅的活動,甚至比較容易從事讓自己沮喪和不開心的活動,他鼓勵心情長期不好的人多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久而久之心情就會一點一點的好起來。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享受或愉悅,常常是很主觀的.同時也有延續性,民眾可以想想在什麼時候或做哪件事情時會讓自己感到愉悅,並增加愉悅事情的頻率和次數。葉雅馨建議,長者可以常常回憶一些美好的事情來喚醒生活中愉悅的經驗,並提醒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船到橋頭自然直」等,減少生活中負向的思考或多餘的擔心,並多與讓自己感到愉快的人相處,多些時間擁有愉悅感覺,便可以健康又長壽。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