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首顆碳衛星發射成功 可監測全球二氧化碳濃度
12月22日3時22分,大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發射升空。 大 中 小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12月22日3時22分,大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發射升空。根據新華網報導,據中科院空間中心副主任、碳衛星工程副總指揮龔建村介紹,該衛星的成功研製和後續在軌穩定運行,將使大陸初步形成針對重點地區乃至全球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對充分瞭解全球碳循環過程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提升大陸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濃度已經上升到250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並依然呈上升趨勢,地表溫度也在逐年升高。溫室效應正直接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精確監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狀況已成為有效開展氣候變化研究和應對的迫切需求。本次發射的碳衛星作為大陸首顆用於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學實驗衛星,圍繞全球氣候變化這一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以大氣二氧化碳遙感監測為切入點,利用高光譜與高空間解析度二氧化碳探測儀、多譜段雲與氣溶膠探測儀等探測設備,透過地面資料接收、處理與驗證系統,定期獲取全球二氧化碳分佈圖,大氣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將優於4ppm(百萬分比濃度),使大陸在大氣二氧化碳監測方面躋身國際前列。碳衛星是科技部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升大陸全球二氧化碳監測能力部署的一項重大任務。透過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與應用示範』重大專案立項實施。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工程總體;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製有效載荷;大陸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負責地面資料接收處理與二氧化碳反演驗證系統的研製、建設和運行。負責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研製。此外,本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製的1顆高解析度微納衛星和2顆高光譜微納衛星,有效載荷由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3次飛行。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