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小子罹脂肪肝 台灣研究找到逆轉關鍵

▲最具影響力的新聞,都在NOWnews今日新聞。(圖/NOWnews) 大 中 小 逆轉小兒脂肪肝,台灣研究找到關鍵!亞東醫院今(21)日發表與台大醫院小兒科的合作研究成果發現,在肥胖的兒童青少年當中,如果有IRGM基因變異者,其發生脂肪肝的風險比沒有基因變異者多2倍之高,而找到這關鍵的基因變異之後,未來可望能進一步研發增進IRGM蛋白活性的藥物來治療脂肪肝。亞東醫院小兒腸胃科醫師林裕誠表示,國內肥胖兒童青少年約有22%罹患脂肪肝,雖然脂肪肝的致病原因和肥胖有關,但醫界過去並不了解,為什麼同樣肥胖程度的兒童青少年,只有一部分人才會罹患脂肪肝。研究團隊追蹤分析832名、6至18歲BMI落入「肥胖」的兒童青少年後發現,有IRGM基因變異者,其發生脂肪肝的風險達2倍之高。此一發現在今年12月刊登在國際頂尖的肝臟學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上。林裕誠說,IRGM蛋白是調控細胞自噬作用的重要啟動因子,自噬作用如同清道夫,可以消化掉過多的細胞內脂肪堆積,一旦IRGM基因變異,肝臟細胞自噬作用活性降低,就會增加肝臟細胞內的脂肪堆積,提高脂肪肝風險,如果超過5%的肝臟細胞有過度脂肪堆積,即患有脂肪肝。可怕的是,林裕誠說,肝臟脂肪過多,會破壞細胞,引起肝臟發炎,影響肝臟代謝毒素功能,另外,過多的肝臟脂肪堆積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也將增加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機會。林裕誠強調,從研究結果來看,如果能夠增加IRGM蛋白表現量,增加自噬作用活性,可減少肝臟細胞內的脂肪堆積,可望逆轉小兒脂肪肝,為未來發展藥物治療脂肪肝帶來全新的研究方向。即使有IRGM基因變異,也不必過度擔心,林裕誠說,只要從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及運動下手,就能遠離脂肪肝,尤其小孩應少喝珍珠奶茶等含糖飲料,因果糖在人體的代謝途徑容易合成脂肪,美國研究指出,食用果糖量增加,肥胖程度也會上升。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