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崎觀音瀑布 仁觀1、2號橋動土
![]()
▲嘉義竹崎鄉觀音瀑布仁觀1、2號橋動土,預計106年汛期前完工,期望恢復當地往昔觀光榮景。(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大 中 小 外型像極了側身而立、手持淨瓶聞聲救苦觀音的竹崎鄉觀音瀑布,因921地震和莫拉克風災塵封了17年,嘉義縣政府決定再現瀑布風華,12月19日舉行嘉義市嘉邑行善團承造的仁觀1、2號橋動土典禮,風景區規劃、步道與聯外道路拓寬等後續建設,將再爭取農委會和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支持,再造觀音瀑布榮景。位於文峰村的觀音瀑布,屬於朴子溪上游牛稠溪水系分支,從崖頂傾洩而下,形成一道垂直懸掛在崖壁上的長長白鍊,汛期時豐沛的水量奔瀉而下,磅礴的氣勢媲美高山巨瀑,因遠觀狀似觀音佛祖而得名,曾名列嘉義五景。觀音瀑布因921地震造成園區崖壁崩塌,成了危險地區,禁止遊客進入,莫拉克颱風又摧毀牛稠溪南岸溪心寮進入瀑布區的聯外道路,風景區因此封閉長達17年之久。縣長張花冠為重現觀音瀑布昔日風華,用心奔走,如今得嘉邑行善團協助,終讓重建案露出曙光。但因道路崩坍地範圍太大,還有蝕溝水路沖刷,加上岩壁地勢陡峭,在原崩塌處蓋橋恐有落石風險,經多次踏勘重新選定橋址,藉由兩座橋梁沿著牛稠溪連通兩岸道路,避開崩坍地區,確保遊客安全。這兩座命名為仁觀1號橋、2號橋的新建橋梁,19日中午由縣長張花冠、嘉邑行善團理事長蔡萬華、縣議員曾亮哲、詹金繪、何子凡、詹黃素蓮、代理竹崎鄉長郭良江等人主持動土。仁觀1號橋長40公尺,淨寬5公尺,梁底距河床6公尺,工程費1,443萬元,2號橋長70公尺,淨寬5公尺,梁底距河床約8.5公尺高,工程費2,055萬元,造橋費用3,500萬元由嘉邑行善團支出,縣府負擔設計及監造費240萬元,預定106年6月汛期前完工。張花冠並爭取阿管處規劃步道及相關設施改善工程,修復聯外道路與興建避車道所需的3,000萬元,將爭取農委會等單位支持,希望趕在明年底前完工,開園營運,再現觀音瀑布旅遊勝地榮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