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膝關節/顛父人生:這才是地表最強老爸

▲《顛》片本身處處充滿無法預期的非線性曲線,翻轉了制式親情對話機制。加上不落俗套,充滿古怪詼諧惡趣味。(圖/海鵬,2016.12.14) 大 中 小 父親與母親對於子女的親情表達態度向來有極大差異,孩子們從母親身體分離出來,使得母親對於兒女的佔有慾本來就高過父親。相反的,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往往被賦予養育家庭對外經濟支柱,為了基本開銷,似乎把父親弄成只要定時定額貢獻家用的角色即可,多數人並不在乎父親的寂寞身影。父親雖然沈默,但絕非寡言。《顛父人生》中文片名翻譯地極佳,原文為Toni Erdmann,這是故事中女主角父親的『另一個化名』,中文倒是把顛覆與顛父語義交會,讓故事裡的翻轉創意有著絕佳註解。導演/編劇瑪菡阿德給《顛》片一個非常古怪的肌理,退休老父覺得周遊列國工作的女兒太累忙翻,於是突然前往羅馬尼亞突襲女兒工作場所。對於天生流著嚴謹工作基因的日耳曼民族來說,意外拜訪的父親對女兒來說當然是負荷,但親情血濃於水,當女兒的也不好意思讓老父獨遊異鄉。正當女兒表現基本禮儀帶父親出席一些他工作之故不得不去的場所時,父親開始巧妙地用另一個人格,戴上假髮與假牙,化名為Toni Erdmann,此刻介於父親與第三人之間,讓女兒對原本的父親身影開始從覺得『父親胡鬧』到『父親別鬧』,最後發現透過整場鬧劇,她才釋放了些許被俗世壓制的基本個性。如那場即興鋼琴彈奏,就讓女兒高歌一曲惠妮休斯頓的『Greatest love of all』更是神來一筆,仔細看歌詞就會發現歌意闡述了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期待,但若用情節詮釋父親對過勞的女兒有所表示,那未免也太八股了無新意。當父親決定了彈奏歌曲,先起了音,再讓女兒跟拍演唱,從歌詞裡面就見著父親心意,希望女兒能活得更慢一點、更自在瀟灑、誠實一點。那些煽情的呵護道理,在這片全換成無法理解的怪咖橋段。
▲▼《顛父人生》劇照。(圖/海鵬,2016.12.14)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